哲學?那是什麼?可以吃嗎?《十六歲的哲學課》將哲學與生活結合在一起,讓哲學不再是遠在天邊的事。
【編輯室報告】
英國哲學家羅素說過:「一個人若從未動過哲學的念頭,則終其一生他都像被關在監獄裡一樣。」
台灣的高中生通常依循課本學習,課本上的知識是他們最主要學習來源,這可能讓學生產生一種錯覺──課本上寫的、考試會考的,就是世上全部的知識。當我們的身體已被教室禁錮,思想可不能再受課本束縛!而突破這等困境的秘訣就是哲學!
手島純敏銳觀察到現在高中生所受的困境,認為「現在的高中生乍看之下很自由,但事實上是活得很不自由」,因此致力推廣高中生的哲學教育,培養學生思考的能力。《十六歲的哲學課》講述的並不是晦澀難懂的哲學理論,而是將哲學與日常生活作結合,讓學生知道哲學並不是遠在天邊的事。十六歲,正是開始接觸哲學,學習擁抱自由,最美好的年紀!
文/ 廖志墭(蔚藍文化總編輯)
哲學是「我思故我在」?是「存在先於本質」?還是……更多的名言?
不不不,事情不是這樣的。《十六歲的哲學課》作者手島純說:「所謂『哲學式思考』,是指對既有的事情存疑、追根究柢地思考萬事萬物之意。」
聽起來似乎很難。但你知道嗎?法國高中生想要畢業,必須能在四小時寫出一篇哲學小論文,也就是通過所謂的「法國高中哲學會考」,題目諸如「我有權去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正當的嗎?」、「藝術作品一定要美嗎?」等。為了完成這個會考,法國的高三會有非常多的時間是哲學課,由哲學老師自編教材授課,陪學生反覆練習。這制度的確培養出獨立思考的法國人,但這是累積了一兩百年的人文素養而來,如果台灣只是依樣畫葫蘆,就怕「哲學底蘊不足,最後只剩會考」,想來真是可怕。
日本跟台灣一樣沒有「哲學課」!身為高中老師的手島純先生,便將自己專長的哲學融入課堂中。常與高中生互動的他,深知「說教」無效,因此將哲學問題與學生的生活問題結合一起,比方說人際關係、生涯規劃,讓哲學不再是遠在天邊的事。寫書時更捨棄系統性的哲學理論,優先介紹盧梭、齊克果這類「一肚子煩惱的哲學家」,讓這本書讀起來平易近人,卻又帶出了許多很有啟發性的問題,比方說:「一旦開始思考,你就在哲學中了」。
1.【像我這樣一個高中生該讀些什麼✈】思辨之必要,詰問之必要,高中生讀哲學確有必要
2.【像我這樣一個高中生該讀些什麼✈】咬一口哲學,限時15分鐘暢談哲學大師的心靈之旅──《一口哲學》
3.【像我這樣一個高中生該讀些什麼✈】先別管愛因斯坦了,你聽過「費曼」嗎?
4.【像我這樣一個高中生該讀些什麼✈】透過科學之眼,發現生活中的趣味知識──讀《哇賽心理學》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