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圖理解三島由紀夫。
只要有人閱讀三島,大地就會閃耀著光芒
在我高中時,我第一次閱讀三島由紀夫的文字,就是這本《假面的告白》。
當時,連戀愛都不太懂的我,面對書中極為露骨誠實的文字,充滿了慾望、死亡、恐懼,卻又如此的美,我覺得震驚,卻也覺得震撼。
對青少年的我而言,三島由紀夫的文字像是殘酷的美麗,像是劃開潔白肌膚後汩汩流出的血液,像是盛開櫻花樹下的死亡,太過疼痛又太過刺目,但卻又忍不住深受吸引。
對於那樣的文字,我仍不完全懂,但那種美麗的哀傷,讓我忍不住瘋狂地閱讀三島由紀夫的每一本翻譯書,似懂非懂的踏入他的世界;然後用「你讀村上春樹?我讀三島由紀夫」,偷偷地享受那種與眾不同的「優越感」。
但三島由紀夫文字中,真正的與眾不同、不被理解,甚至已知可能不被接受的苦悶與哀傷,我不認為當時的自己真有理解,或是,真能理解。
多年之後,《假面的告白》重新翻譯上市,我受邀再次閱讀。
這次的衝擊,仍然巨大。
忍不住想,若非如此細緻易感的靈魂,可能寫不出這樣的文字。
這本半自傳的小說中,描述著作者自認不同於一般人的慾望,不論是自稱「性倒錯」的部分,或是許多描述中,都講述著書中主人翁對於「同性美麗軀體被虐待」的畫面特別有感、特別會引發其性慾。以及,主人翁對於「死亡」的複雜情緒,既不停被召喚,卻又忍不住恐懼。
面對這些可能不見容於世的想法與感受,主人翁創造了「假面」,他用盡許多方法讓自己藏在自己所創造的假面底下,學著用「一般男性」的方式說話、戀愛,甚至,練習對相同的對象產生性慾與愛的感覺。
但在這些「努力」下,主人翁感覺到,自己越來越難隱藏自己的慾望,也感覺到這樣矛盾的自己的可悲。
面對這樣矛盾又難耐的情感,主人翁用一種「讓自己變得跟自己喜愛的人越來越相像」的方式,來安撫自己無法真實承認自己的慾望、無法直接靠近對方的焦慮。
或許,這種愛的心情與方式,雖然糾結,卻是主人翁當時在面對自己索愛的急躁與他人的眼光中掙扎,自己所找出的「答案」,是少數能間接安撫自己的方法;也或許,在這個「變成對方」的過程中,對方似乎成為自己的一部分,而自己,似乎也因而更強壯、更有力量。
閱讀作者面對自己所愛之人的描述與內心掙扎後,再讀到作者描述許多時候他會想像自己或家人的死亡。乍看這些文字,或許會驚訝於主人翁的無感,但是思考主人翁是如何對待自己的感受,似乎也就能夠稍稍理解──
如果我們的感覺,都必須隱藏在我們所創造的假面──也就是面具底下,那麼,讓自己愈來愈沒感覺,並且在內心想像重大事件、練習感受自己的「無感」,似乎是種訓練,也有種自虐的快感。
「看,我愈來愈沒有感覺,愈來愈能接受這樣的生活了。」
有的時候忍不住想,看著三島由紀夫的文字,想像著如此纖細脆弱的靈魂,擁有著一顆敏感的心,有才有傲卻也怯懦;在意他人眼光,卻又無法不展露自己……那一定是很容易受傷的吧!如果沒有假面,在這個殘酷的社會中,他是否能夠生存?
例如,當他寫了這本書,半揭露地現身,誠實地承認了自己與他人不同的情慾、感受與想法?如果沒有假面,他是否真能面對他人的眼光與被引發的、自我的懷疑與罪惡感?
「人生就像是一座舞臺。」三島由紀夫在書中如是說。為了演好這場戲,他戴上了為自己親身打造、極為精細的「假面」,也在與人的互動中,一次次的,將這個假面雕琢地更為精美完整,甚至有的時候,自己都快忘了,假面下的自己,究竟長得什麼樣子。
只是,這副假面,卻不如自己想像中的牢固,當裂縫出現,自我欺騙的悲哀、自我厭惡的罪惡感與羞愧感,卻在這裂縫中傾瀉而出,完全無法控制與遮掩。
對於這樣的情感、這樣的文字,這樣的內心糾結與掙扎,我仍然不認為自己真能理解,但內心的許多情感,仍在看這本小說時,被激發、被翻攪。
《假面的告白》這本小說,所描寫人性的糾結與矛盾,以及那些無形社會框架與他人眼光的影響,之細膩、之深刻,所帶來的情緒是如此強烈而真實,仍然是我在閱讀小說時少有的體驗。誠懇將這本書推薦給大家。
周慕姿
諮商心理師/心曦心理諮商所負責人,2017誠品暢銷榜冠軍、金石堂「十大影響力好書」《情緒勒索》作者。「失戀花園/失落花園」駐站心理團隊。另外,也是歌德金屬樂團「Crescent Lament 恆月三途」的主唱。
畢業於政大新聞系、政大廣電所、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所。曾任中崙諮商中心心理師、微煦心靈診所兼任心理師、宇聯心理治療所企業心理師等,並擁有阿德勒鼓勵諮詢師講師資格。作品有《情緒勒索》《關係黑洞》。
延伸閱讀
1. 被重構的竟或未竟的人生──讀《美與暴烈:三島由紀夫的生和死》
2. 馬欣:青春是無法抵達也無從折返的鄉愁──讀《金閣寺》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