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貝人》是當代美國作家安東尼‧杜爾的出道之作,數年後他以長篇小說《呼喚奇蹟的光》獲得普立茲小說獎。《呼喚奇蹟的光》中有一位盲眼少女,她的父親是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鎖匠,因此她有機會接觸多種貝類並產生
興趣。《拾貝人》首篇同名作的主人翁是位盲眼的軟體動物學家,年幼時視力無預警地衰退,因透過觸摸認識貝殼,學會用手指觀看世界;終篇〈Mkondo〉男主人翁則是為自然歷史博物館發掘化石的考古專家。在日後的長篇小說發現短篇小說留下的蹤跡,這不啻是有趣的伏筆。
杜爾曾在某次受訪時提及,對他而言寫作最重要的是──「好奇心」,進一步而言,便是「你有多愛這個世界?」於是,他將他所喜愛的事物放入小說。
螺貝、飛鳥、魚群、擱淺的鯨魚……遍布在全書八篇精巧詩意的故事中,生動躍於紙上。各篇主角如失明貝殼專家、獵人、吞金屬者、釣客、戰爭難民,他們大多遠離都會塵囂,他們皆非在生活周遭會引人注目的男女,他們的外貌、感官功能或許有所不完美,卻都因為熱烈投身眼前所愛之事,與自然萬物相依相存,達到心靈的豐足,各自活出自我。不論是身體或是心靈被剝奪自由,抑或自我放逐的人,因為他們的不世俗、不隨波逐流,才能以質樸的眼光看待生靈,發現萬物之美。
如同杜爾所言:「事事似乎稍縱即逝,卻又美得令人心驚。」只要我們用心觀察,處處皆是美麗與驚奇。
全書展現北半球各大洲四季豐富的自然景致,敬畏自然之心也不因地域、文化差異而有所分別。然而,有謙卑的人,就會有貪婪的人。人類運用智慧認識世間萬物,往往卻因過度膨脹的欲望,企圖支配目光所視一切。
如果你曾經震驚於《自由》中,人類為了保護蔚藍鶯棲息地,破壞更多山林的矛盾;或者著迷瓦憂瓦憂島之子在太平洋遇見垃圾島的《複眼人》。那麼這部情感細膩的短篇小說必然讓你鍾情,它書寫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人性的複雜。譯者施清真多次讚賞杜爾用字精準優美,她儘量不負所託;《拾貝人》各篇結尾有其妙趣,一部提醒世人如果傲慢將無法活出天真快樂的小說,餘韻雋永。
張瑋庭
時報出版文學線編輯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