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博客來選書

我們將可以打造自己的後人類時代?──八月選書《基因》

  • 字級

基因:人類最親密的歷史

基因:人類最親密的歷史

想像一個疾病再也不存在的世界:沒有致死率高的癌症、沒有囚困人生的精神疾病、任何人身上皆不再有非我族類的標誌比如白化症、侏儒、玻璃娃娃……人類終於得以實現夢幻樂土般的理想國度。

如果可以拿掉疾病,那麼植入基因呢?像X戰警電影《羅根》那樣,利用金鋼狼的基因複製出年輕的X-23,是有可能做到的嗎?DC、漫威的變種人與複製人,會否有天成真?原來我們不只可以打造完美人類,甚至能夠改寫自己的演化?

答案是可能的。



萬病之王:一部癌症的傳記,以及我們與它搏鬥的故事

萬病之王:一部癌症的傳記,以及我們與它搏鬥的故事

《基因》這本書,談得正是基因發展的過去與未來。作者辛達塔.穆克吉是普立茲得獎作者,以描述癌症治療史的《萬病之王》,一舉橫掃《衛報》新人獎、普立茲非小說獎、《紐約時報》及亞馬遜書店排行榜。新書《基因》繼承《萬病之王》的優美敘事,將人類歷史上最危險也是最偉大的發現,攤展在我們面前。

別以為你讀的是單純的科學發展史,隨著孟德爾的發現、二戰納粹優生學的

《基因》+《萬病之王》套書

《基因》+《萬病之王》套書

殘酷人體實驗、種族歧視與性傾向爭議,當人類終於能解碼基因定序,甚至進展到基因編輯時,關於基因的故事便來到沉重的道德難題:若我們能檢測自身有缺陷的基因,我們該如何思考「傳宗接代」?若在胚胎時期便能檢驗出缺陷基因,我們有權力拿掉胚胎嗎?如果我們能訂製一個完美嬰兒,那麼該如何收費?標準為何?如何不落入階級窠臼?此技術是否會加深貧富差距,科技反而使窮者更窮、富者掌握更好的資源?被改寫的基因將會遺傳,我們可以承受其中的不確定性嗎?而若人類能取代上帝,「創造」出更完美的人類,是否代表那些有缺陷的人兒,沒有生存價值,終將被社會所厭棄?

(圖說:一九七○年代,學生抗議一場遺傳學會議。基因定序、基因複製和DNA重組等新科技使人疑心有人會用新優生學來創造「十全十美的人類」,他們沒忘記這和納粹優生學的關係。)

基因科技到了二十一世紀,再也不是單純對人定勝天的追求,而邁入我們該如何定義後人類時代、以及我們的心智是否追得上科技發展的速度。

穆克吉以自身家族為例,告訴我們上述的道德困境離我們並不遙遠。他以探訪住在精神療養院的堂兄為本書起始,訴說家族三代皆為精神疾病所困:叔伯早逝、父親靠鴉片壓下精神症狀、堂兄一輩子住在病院。懷疑自己身上帶有精神疾病的基因是一定的,他甚至在書中提到,結婚前為了給妻子一個公平選擇的機會,向妻子坦白自己的家族病史。而當五年前,思覺失調症的基因被確立時,此難題對他又更加迫切:他該去檢測自己的基因嗎?他該幫兩個女兒檢測嗎?倘若一個有、一個沒有,他應該如何應對?

個人困境也是基因》本書的寫作緣起,我們隨著穆克吉對基因的探討,與他一同在此切身的課題下,一一細數基因研究的發展,並將我們帶往後人類時代的探索:如果我們能將缺陷從基因庫中排除,這是否合乎道德;而醫學中的不確定性與變化,我們又否能承受。更別提如上述文字提到的,訂製嬰兒對社會文化的衝擊了。

這也是為何改寫基因組的技術遭到聯合國禁止的原因,我們的心智成熟度如同電影《X戰警》所探討的議題:人類可以接受非我族類嗎?

當科技進展得太快、而人類成熟得太慢時,思考此議題便得謹慎為之。不同於政府的干預保護,穆克吉選擇用訴說基因故事的方式,將此議題的重要性植入我們的意念。何謂遺傳?何謂自然?閱讀過《基因》之後,或許你也會有新的觀點。


陳怡慈
時報人文線主編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全世界都看得懂的「坦克人」裝置藝術,為何只有中國遊客開心與之合照?

「對這一代的中國人來說,無知不僅很重要,甚至必要。他們必須相信政府的決策都是正確無誤,不然可能會威脅到所謂的和諧世界,他們心中的完美社會可能會崩潰。」——《重返天安門》

801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