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博客來選書

一瞬間的交會,讓過去發生在現在──七月選書《找到薇薇安‧邁爾》

  • 字級

找到薇薇安‧邁爾

找到薇薇安‧邁爾

2009年6月,我買下一部1960年代出產的祿萊(Rolleiflex)雙鏡反光相機。我一向認為底片是種時光顆粒,比數位檔案更具有本質性的存在。這當然是我的偏見,而這種必須低頭取景、正方形片幅、全手動操作光圈快門對焦的相機,比一般眼平取景相機,更有深入風景的錯覺,從此我便深深愛上它。

所以在2014年,網路上開始瘋傳一個叫薇薇安‧邁爾(Vivian Maier)的神祕保母的故事時,我立刻深深著迷。看著邁爾1950年代的自拍照,以及影像中她捧著那部與我幾乎雷同的相機,同為攝影愛好者,突然有種感覺:我想要成為她。然後,基於出版人的直覺,又思索:我想出版她的攝影集。

我請美國友人扛回《找到薇薇安‧邁爾》的原版精裝攝影集,看完立刻愛不釋手,經過不停的交涉,最終有鹿文化取得出版繁體中文版的權利。在攝影集普遍被認為是小眾市場的年代,我們努力想編出一本適合台灣讀者珍藏的日常影像新經典。

對我來說,最好的攝影來自日常,但是攝影者卻能藉由觀景窗,切割下一片另類的日常。日常其實最難切割,想想我們每天習慣走過的道路,看到的風景,與自身太過緊密,以至於我們多半無法抽身,改變時間的轉速。邁爾攝影作品美妙之處,就在於幾乎可以從照片中,看到她走動的步伐,看到她如此貼近日常,卻在按下快門之後,迅速退開,好像在某個時刻,像一個觀眾突然走上舞台站在演員面前,倏乎又退隱成為第四面牆。

相機對邁爾來說,除了用來記錄「此曾在」,更是一種可進可退,可快轉可倒帶的時光機。我們看著邁爾的照片,會突然有種錯覺,以為照片中回頭的人,看的是自己。事實上,邁爾拍完之後的底片,絕大部分都囤積起來未沖洗,原因一直以來都費疑猜。但在作品塵封多年,重見天日後,那一瞬間的交會,好像讓過去發生在現在。

邁爾其實跟你我都一樣,只是渴望從鏡頭當中探索自身與攝影的關係,並透過攝影來重新定義自己。邁爾囤積照片,其實21世紀、慣於用數位相機或手機拍照的我們也常常這麼做。既然藉著拍照留下人生的一點什麼,已變得如此容易,我們何樂而不為?

這是一本喜愛攝影、喜愛街頭、喜愛生活的人都可以閱讀、收藏的攝影集。以當今的流行術語來說,邁爾也曾是個「斜槓青年」,只是她並非想藉由攝影創造出另一種生命價值,或躋身攝影殿堂,但她確實因為拍照,過著多元人生。邁爾這麼善於走進日常,我們也許能從她的作品得到一些啟發,走入屬於我們自己的另一種日常,並在影像中,發出對於生命的永恆探問。


林煜幃
有鹿文化總編輯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那天他被抓走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

    陳文成事件已過39年,39年前的這一天,陳文成被發現陳屍於臺大研究生圖書館旁。可疑的死因加上前一天被警總帶走審問,「被自殺」的答案呼之欲出,然而直到今日真相依舊不明。 什麼樣的時空背景讓人「被消失」而無法追查真相?透過不同著作一起記得那段歷史。

    2504 1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那天他被抓走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

陳文成事件已過39年,39年前的這一天,陳文成被發現陳屍於臺大研究生圖書館旁。可疑的死因加上前一天被警總帶走審問,「被自殺」的答案呼之欲出,然而直到今日真相依舊不明。 什麼樣的時空背景讓人「被消失」而無法追查真相?透過不同著作一起記得那段歷史。

250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