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一起看圖文

賴嘉綾:就是不想討好任何人!從繪本認識創造六本木大蜘蛛的藝術家──Louise Bourgeois

  • 字級





在東京六本木與「大蜘蛛」初相遇並不知道背後的故事,只得知有大手筆的財團與完成大型作品的藝術家。再度在倫敦河畔相遇時,以為蜘蛛有腳能跑?怎麼到處都有?這麼大的雕塑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後來才知道,路易絲.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1911-2010)的蜘蛛雕塑有大有小,名字叫做「媽媽」(來自法文的 Maman);蜘蛛不是真正的蜘蛛比例,是意象,有的待產、有的有小蜘蛛陪伴。她年幼與母親的相依,承傳了家學手藝,童年的記憶與際遇,在成年後成為她創作的靈感與依據。

(圖/來自roppongihills.com)位於東京六本木的「大蜘蛛」。(圖/來自roppongihills.com)

路易絲.布爾喬亞成長於Biévre河畔,這河道雖然不長不寬,卻因水質富含單寧,適合染布,所以有許多傳了幾代的染布廠;父母將工廠設在這裡,也在鄉間遍尋16、17世紀古堡用的厚壁毯,這些早已不流行的舊東西流傳到鄉下,適合冬天保暖,掛著當窗簾或是蓋在動物身上都不錯。古織品加以修復後,於父親巴黎的藝廊出售給藏家。「布爾喬亞」也是法國中產階級的代名詞,這一家人一如他們的姓氏,是勤奮工作的中產階級,掙得豐厚家產。同時,父親也染上中產階級惡習,將外遇的年輕女子帶回家,成為孩子們的英文家教老師。母親管理工廠、修復織品、照顧孩子、認真做事、包容父親的背叛,最後因西班牙大流感的後遺症而身體孱弱,中年病逝。

藝術家路易絲.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藝術家路易絲.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圖/wiki

路易絲.布爾喬亞成長於Biévre河畔。(圖/《布的搖籃曲》內頁)


路易絲出生於耶誕節,排行第二,上有姊姊,她不僅被認為生錯日子打擾大家過節,也生錯性別,出生時不被喜愛,導致她從小極力討好家人;也因為她特別努力,以工作能力讓父母看重,成為家中重要的成員。這樣的個性在後來的創作中展現了「不想再討好任何人」的特質。她在父親去世多年後,製作了一個大型創作肢解父親以消憤怒,稱自己在藝術中是個「謀殺者」,她轉恨為愛,是藝術讓她處理了這些無法釋懷又無力解決的人生問題,比如她1984年的作品 Spiral Woman,金屬的扭轉象徵她洗染布料之後擰乾水分的手勁,扭轉了父親的情婦十來圈所鑄造的雕塑。

© 2018 The Easton Foundation/Licensed by VAGA, NY1984年的作品Spiral Woman(圖/moma © 2018 The Easton Foundation/Licensed by VAGA, NY)


對她來說,題材來自童年的回憶,媒材從不是問題,她使用版畫、石膏、乳膠、樹脂、石頭、橡膠,後期使用鋼鐵、大理石,晚年她做了許多布和版畫創作。織品是她最早接觸、最擅長的材料,她以拼貼方式將家裡的舊衣服、毛巾做了布書回顧人生;譬如某一場宴會的衣服、先生的襯衫、或是一件穿破的衣服,都成為布書的材料。而她生前最後一場展覽,2006年紐約現代美術館的Lullaby(搖籃曲),是24幅以空白樂譜為底紙,家用品(罐頭、剪刀⋯⋯)為製版所做的版畫。她不斷翻出舊的記錄和手稿,轉變成新作品,直到去世前都非常忙碌。

2006年的Lullaby展(圖/MoMA © 2018 The Easton Foundation/Licensed by VAGA, NY)


捲起衣袖,努力工作,母親說的:「路易絲,不要害怕人生不成功,也不必擔心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只要讓自己成為必要的就了。」這個「必要」的信念一直陪伴著她。女性藝術家在20世紀陸續出現,過去不是沒有,是被侷限。路易絲.布爾喬亞以將近一世紀的生命,拒絕被歸類於超現實畫派,也不想成為抽象表現主義者,最後,女性主義者想要拉攏她,被她一句「我不確定自己是不是女性主義者,但我是女性」維持住自己的獨立精神。

嚴格地說,她在60歲之後才嶄露頭角,當時連策展人和藝評家都不解為什麼這位具原創精神的藝術家一直被忽略。因為被男性壟斷的藝術市場裡,她從不急於為自己定位或是樹立名聲,她一直隨著內心真正的感受創作,甚至曾經有採訪者透露,她是一位隨時可能拒絕回答、下逐客令的受訪者。不過她1982年在紐約現代美術館的展出發表演說震驚了聽眾和藝術界,被公認是少見的、能夠將自己作品理念清晰傳達的藝術家。

她認為藝術作品是用來連結、溝通,不是娛樂事業。而以這樣一位藝術家作為繪本主題,我們讀到什麼?繪本Cloth Lullaby, The Woven Life of Louise Bourgeois(中文版《布的搖籃曲:路易絲.布爾喬亞的編織人生》)為我們開啟這扇認識布爾喬亞的門,我們能藉此認識這位20世紀重要的藝術家,然後從她的人生對應我們每個生命無限的可能。

布的搖籃曲:路易絲.布爾喬亞的編織人生

布的搖籃曲:路易絲.布爾喬亞的編織人生

Cloth Lullaby: The Woven Life of Louise Bourgeois

Cloth Lullaby: The Woven Life of Louise Bourgeois

文字作者艾美.諾瓦斯基(Amy Novesky)決定主要內容,撐起了這本書的主軸,因為訴求的對象主要還是兒童,所以簡化了複雜的家庭關係,重點放在女孩路易絲的成長與母親的牽繫;繪者伊莎貝爾.阿瑟諾(Isabelle Arsenault)善用圖像,為每段文字加註了細節,讓文圖有如葉脈與葉片不可分離的完整關係。每一頁都像晚年的路易絲呼應她童年記憶的創作,譬如河流、花園、音樂、織品的經緯,以及她後來作品中對「腳」的執著,原來出自小時候修復家中壁毯的經驗;不論是蜘蛛、人型,懸吊或站立,腳都是關鍵的造型。河流的單寧藍、Lullaby展覽中版畫所使用的紅,成為這本書的主色,再加上灰階的變化。

書中色彩以紅、蘭加上灰階為主。

她後來作品中對「腳」的執著,原來出自小時候修復家中壁毯的經驗。(圖/《布的搖籃曲》內頁)


從母親去世到她創作「媽媽」中間跳過的歲月,差不多60年,繪者以河流的藍渦旋畫面帶過,扉頁也類似如此;書中引用布爾喬亞的話時,就以紅色的字體點出。其實「媽媽」的意涵已經不只是母親,也帶出了路易絲.布爾喬亞自己。這些由英國泰德美術館、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日本森美術館邀約製作收藏的,還有其他大小的蜘蛛,延續了她承傳自母親的韌耐特質。有趣的是,她晚年的布書和織品軟塑像,使用了大量舊物收藏,甚至用舊衣填充,因為她知道一旦自己去世後,這些東西可能就沒有價值了,不過如果成為作品,人們就會收藏。

書中引用布爾喬亞的話時會以紅色的字體點出。(圖/《布的搖籃曲》內頁)


有人認為她懷舊,她說:「You have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memories. Are you going to them or are they coming to you? If you are going to them, you are wasting time. Nostalgia is not productive. If they come to you, they are the seeds for sculptures.」果然是學數學的,使用了「微分」的概念!身為初階寫作創作者的我也深深認同她的「I am a long distance runner. I am a lonely runner and that's the way I like it.」。

 \ MoMA策展人Deborah Wye 導覽Louise Bourgeois展 /

〔資料來源〕

1. Runaway Girl, The Artist Louise Bourgeois :兩位作家Jan Greenberg & Sandra Jordan同時也完成了以其他藝術家為題材的介紹書,如Andy Warhol、Frank Gehry、Jackson Pollock、Martha Graham、Cindy Sherman,而且都盡可能訪問到藝術家本人。
2. Louise Bourgeois An Unfolding Portrait, Prints, Books, and the Creative Process:作者Deborah Wye是MoMA 2017年同名展覽之策展人,研究布爾喬亞的藝術史學專家。
3. Tate Modern Museum, London, UK
4.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USA



作者簡介

在地合作社The PlayGrounD」工作室負責人。畢業於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州州立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碩士。專職作母親多年。長期致力推廣圖畫書閱讀,成立兒童閱讀團體、帶領成人圖畫書讀書會、撰寫書評與部落格、翻譯圖畫書,並經常協助書店與出版社選書。著有《圖畫書創作者有約》《動物們的讀書會:繪本職人的閱讀地圖》《童書遊歷:跨越時間與國界的繪本行旅》《是真的嗎?繪本職人的閱讀地圖2》,參與《大人也喜歡的繪本》企劃,並編輯策展11位台灣繪本創作者「停 聽 看 他們做繪本」展覽。最新作品為《什麼這麼好笑?繪本職人的閱讀地圖3》
部落格:Too Many PictureBooks
工作室:在地合作社The PlayGrounD

 延伸閱讀 
1.【專欄】賴嘉綾:從0歲到100歲、從繪本到漫畫都hold得住的天才創作者──Harry Bliss
2.【專欄】賴嘉綾:就是要做別人沒做過、做不到的事──讀繪本裡的女性角色 
The Met Louise Bourgeois

The Met Louise Bourgeois

Louise Bourgeois: Structures of Existence: the Cells

Louise Bourgeois: Structures of Existence: the Cells

Fantastic Reality: Louise Bourgeois and a Story of Modern Art

Fantastic Reality: Louise Bourgeois and a Story of Modern Art

Louise Bourgeois Made Giant Spiders and Wasn’t Sorry.

Louise Bourgeois Made Giant Spiders and Wasn’t Sorry.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兒童節快樂!在這天一起關心兒童權益(還有教養好文)

兒童節是為保障兒童權益設立的節日,在少子化的現代,兒童的重要性不言可喻,如何讓孩子在身心健康的環境下成長?

146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