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充電5分鐘5-Minute Reading

長期被自己的大腦綁架,他用寫作和強迫症正面交鋒──《生命中的美好缺憾》作者John Green最新小說《海龜下面還是海龜》

  • 字級



美國小說家John Green(圖片來源/The Guardian)


你對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的想像是什麼?

對於未曾親身經驗的大眾而言,對強迫症的認知,往往來自於影視作品的詮釋,在這些作品裡,強迫症常被簡化為「不斷重複的外在行為」,偶爾甚至過度美化,成為一種討喜的偏執。然而,對長期罹病的約翰.葛林(John Green)來說,強迫症的痛苦並非來自外在表徵,而是病發時大腦像是被敵兵占據,失去控制,各種思緒不請自來,接管了身體運作,無能為力的自己彷彿像是借住在此軀殼的過客。病發之際,患者不僅失去身體的主控權,最令人驚懼的莫過於自我存在意識不斷被病症侵蝕。而這正是約翰.葛林新作《海龜下面還是海龜》(Turtles All the Way Down,暫譯)的主題。

生命中的美好缺憾 DVD(THE FAULT IN OUR STARS)

生命中的美好缺憾 DVD(THE FAULT IN OUR STARS)

生命中的美好缺憾

生命中的美好缺憾

對台灣讀者而言,約翰.葛林可能是個半生不熟的名字,但在美國,他已是眾人追捧的明星級作家。他於2012年出版的小說《生命中的美好缺憾》(The Fault In Our Stars)全球暢銷千萬冊,同名改編電影也獲得超過三億美元的亮眼票房。《華爾街日報》盛讚他:「在年輕巫師、美型吸血鬼、反烏托邦題材主宰青少年小說長達十年後,替現代、寫實、充滿文學性的青少年小說開創新的黃金年代。」此書的成功不只讓他躋身美國文壇巨星之列,也讓他成為社群軟體上的意見領袖,他在推特有高達540萬粉絲,他發文推薦的書都銷售看漲,這種點石成金的魔力被美國出版界稱為「約翰.葛林效應」。但功成名就的背後,這五年來葛林不只要面對如何再創佳績的壓力,還要與自己時好時壞的病情搏鬥。

John Green與《生命中的美好缺憾》電影男女主角Shailene Woodley(左)與Ansel Elgort(右)合照(圖片來源Los Angeles Times)John Green與電影《生命中的美好缺憾》男女主角Shailene Woodley(左)與Ansel Elgort(右)合照(圖片來源/ Los Angeles Times)


葛林在接受《時代雜誌》專訪時表示,前作收到的巨大迴響讓他在創作新書時承受無比壓力,他屢次推翻已起頭的故事重新來過,甚至一度懷疑自己再也無法創作。最後,他選擇將心態歸零,把所有商業期待與輿論評價拋在腦後,由個人經驗出發,著手將強迫症這個他長久以來想寫、卻又害怕觸碰的題材納入新書之中。

葛林向來不避諱承認自己是強迫症患者,但是要將個人經驗寫入小說仍非易事。他說自己也曾對病情感到羞愧,但也因為如此,他渴望透過書寫將羞愧甩開,逼自己正視它,也希望透過故事讓大眾理解強迫症患者的真實生活面貌。而令人疑惑的書名《海龜下面還是海龜》,就藏著他創作此書的初衷。

史帝芬.霍金曾在《時間簡史》引用一段故事,大意是說,一位科學家在向群眾解說地球如何繞行太陽運轉以及何謂銀河系時,一位老太太出聲反駁,她說這世界其實是一只扁平的盤子,由一隻巨大的海龜馱著。科學家笑問老太太,「那麼這隻海龜又站在哪兒呢?」老太太說,「年輕人,你很聰明,不過海龜下面是另一隻海龜啊。」這則充滿科學與哲思辯證的故事,就是《海龜下面還是海龜》的書名典故。

葛林表示,自己當年讀到那則海龜故事時,只覺得這老太太迷信得可笑。但如今他卻認為,故事中雙方都是對的。雖然地球顯然是圓的,但這個世界是由人們口中的故事形塑而成。人們口中的故事,不只形塑這個世界,也形塑了我們的人生。這則故事不但喚醒他閱讀與創作的初衷,也讓他體認到,雖然罹患強迫症令他長期思緒失控、失去自我,但他依然有權說出自己的故事與體驗。

Turtles All the Way Down

Turtles All the Way Down

小說《海龜下面還是海龜》由患有強迫症的16歲少女Aza Holmes為中心展開,為了獲得十萬美元賞金,她與好友組成偵探隊,動身尋找行蹤成謎的百萬富翁,過程中她與富翁的兒子萌生曖昧情愫,但擾人的強迫症總不斷干擾她的思緒,不只打斷故事行進,也打亂了Aza的所有計劃。為了順利解開失蹤富翁之謎,更重要的是,解開人生與愛情的謎,她必須在這段解謎過程中學會如何與自己的精神疾病和平共處。

故事乍看並無特出之處,成長的掙扎、初戀的酸澀、待解的謎團,這些青少年成長小說常用的套路,這本書裡全用上了。但這些情節並非葛林試圖著墨的焦點,葛林表示,許多偵探故事常常將主角的精神疾病美化為辦案助力,但這樣的敘述跟他罹病多年的經驗大相逕庭,因此他想寫一個偵探故事,讓故事情節不斷被主人翁因疾病導致的無常思緒打斷,那才是他個人與強迫症交手多年的真實體驗。

至今仍無法公開談論病情細節的葛林坦言,要在故事中書寫與自己切身相關的病症相當困難,為了讓故事與私人生活保持適當距離,書中主角Aza的強迫症症狀與他截然不同,因為唯有這樣才能讓他感到安全。書寫強迫症,對他來說是一次奪回掌控權的體驗,因為他能在故事裡直接談論它,不再受其威嚇。更重要的是,他希望讀者了解:對精神疾病患者而言,罹病是一種非常孤立無援的感受,而這份孤立感,又會讓患者周遭的人難以與他們相處。

葛林說,「我不是心理學家,也不是這類議題的專家,但是精神疾病的污名所帶來的問題之一就是『孤立』。我至今仍清楚記得高中時有多孤獨,而這份孤獨又是多難以承受。我衷心希望我們能打破這個現狀。

\\John Green談最新作品《海龜下面還是海龜》//


〔資料來源〕
TIME
The Guardian


  延伸閱讀  

停不下來的人:強迫症,與迷失在腦海中的真實人生

停不下來的人:強迫症,與迷失在腦海中的真實人生

我想念我自己(電影書封版)

我想念我自己(電影書封版)

我發瘋的那段日子:抗NMDA受體腦炎倖存者自傳(電影書衣版)

我發瘋的那段日子:抗NMDA受體腦炎倖存者自傳(電影書衣版)

精神病院裡的歷史學家:我經歷的瘋狂歲月,以及時代如何安置我們的瘋狂

精神病院裡的歷史學家:我經歷的瘋狂歲月,以及時代如何安置我們的瘋狂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精神疾病的樣貌是什麼?身邊的人好像「怪怪的」,我該怎麼辦?

精神疾病與腫瘤一樣,都是嚴重且可能致命的疾病,透過閱讀更加了解精神疾病的樣貌,撇除因不了解而產生的懼怕與偏見,並即時幫助自己或身邊的人。

456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