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厚心得
當年邁父母不願意為了健康多付出一點點時,你是否感到無力?
作者:寶妹 / 2013-06-07 瀏覽次數(3939)
「多看書報雜誌、玩數獨,動動頭腦,就不會忘東忘西。」
「報紙、書本的字這麼小,怎麼看?唉,我的眼睛愈來愈模糊了。」
「帶你去看眼科醫生。」
「老了就是老了,看醫生有什麼用,浪費錢。」
「多出去走一走、動一動,不要一直待在家裡、躺在床上。」
「我腿痛、腰痛,全身都痛,走不動啦。」
「今天又差點跌倒,走路不知怎地會晃啊晃的。」
「我去買手杖,出門時拄著走,比較安全。」
「你是嫌我老了,是不是?」
真不明白,為何老爸老媽頻頻向自己抱怨,卻又不願意聽從建議,做些可輕易解決的事,總是對自己身體機能持續下降的狀況置之不理。
「沒事早點下班,別那麼晚回來。唉,不知道我這身老骨頭還能撐多久?」
「……」
明明是極普通的一句關心話,聽在耳裡卻變成囉嗦,心也多了些感傷。
以上對話和心情感受,對常與家中已逐漸衰老的父母或長輩互動的人應不陌生。
這些小事每天持續重覆上演,常讓身為子女的感到煩躁、無力,很想什麼都不再說、什麼都不再管。即便腦袋裝滿照顧長者的知識,也難向他們表達關心,更別說照顧他們。
照護者該如何調適自己的心態、心情呢?
《陪你到老:從改變信念做好長者照護工作》一步步帶著我們瞭解,在照顧父母的過程中,從對父母、對自己、對兄弟姐妹的情緒反應裡,明白自己有什麼信念。不同的信念,在面對父母衰老、身體退化、家人衝突等各種壓力的處理方法也有所不同,書中以九個實際個案改編的故事提供具體建議,讓我們學習嘗試改變自己的信念,和父母有更愉快的互動。書中也提及長者常見的身體疾病,並提供相關的基礎知識和照顧技巧。
對父母來說,多和他們閒話家常、多陪他們吃飯,或者只是簡單一句「吃飯了沒?」問候,都要比鼓勵父母多運動、吃清淡一點、看醫生更能讓父母重拾活力,活得更開心。只要父母活得快樂,子女照顧起來會更輕鬆,親子間的磨擦也會減少。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