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厚心得
我們和我們的所有物之間關係變動急遽,而「設計」在之中的位置如同愛情。
作者:瑋士柏 / 2009-10-08 瀏覽次數(3079)
但想到當時,你將自己的需求與預算考慮再三,你對外於功能以外的造型,或者精確點說,設計風格與語彙,投射進多少自己理想中的影子。從實用功能到感官介面,與之間的連結,本也就是設計所為何來。
如果你靠近馬克思一點,你知道工具效能的決定性;如果你靠近本雅明一點,你知道文化中強大的伏流,如何為我們眼中的每一個「物件」抹上色澤,點亮靈光;如果你靠近約翰伯格一點,你知道我們對於觀看,或者擴延地說,對於任一物件的感官投射,無論外型或所謂質感,這之中證反應出一種經濟與文化交纏的政治關係。
更可能你不需要知道這些,因為或多或少,我們都已經日新又新地實踐這些。
在「設計」,甚至「設計力」已被談到浮濫,當設計對我們來說,風格投射與功能效果的效力都已被一再申說,以至於空洞境界的現在。我們還希望從這本書李,找到哪些有趣的事情來讀?
這本並不厚重的書,用前後各一章的篇幅說完了,以上許多談「設計」的書想談的事。關於「設計」的崛起,與跨界。他也大致依著清楚的邏輯,展示了超過八十種經典設計與設計師,在設計史上的位置與重要性,這是許多愛讀設計相關書籍的讀者,喜歡的閱讀過程。
他多展示了一個部份,如果「設計」改變了我與我的所有物之間的關係,其實連這樣的「改變」本身,節奏與方式也已經改變,有著許多相互拮抗流動的循環。
比如,當設計反應出我們文化裡,對於「美好」這件事情該是什麼樣子,有哪些想像的時候;當代文化裡的「諷喻」與「翻轉」也就成為設計裡自然也就會被呈現。經典在設計形成了,就成為被之後的設計反諷的對象。
比如,當「藝術」在「現成物」之後,少到了工藝手作的成份佔比,當代藝術裡的「有為」與某種藝術觀點裡「無用」的純美,此起彼落,「設計」怎麼往不同的低處與孔隙流入,與「藝術」交融或者互斥。這本書照顧了對設計有興趣的一般讀者,但也可以給對此已有許多關注的設計愛好者一些不同的視角,作者德耶.薩德奇知道他描述的是一種日常生活裡確然的狀態,只是他提供一個不同的方法來看這些你也許不會這麼說,但已經這麼做的事,所以這本書寫得有趣好讀,但維持觀點犀利。
每一天,你或我是否汰換原有的手機、考慮用哪一種筆電、為自己選擇一個包包,方法跟以前已經不同,我們本以為這跟自己需求預算眼光改變有關。但如果是個相信決定論的朋友,他知道有個更大的東西吸收這一切反應這一切,看似無形,卻可以看出某種巧合或秩序,某些故事裡,這個模糊但似乎有跡可循的東西,被稱作「愛情」,而在這本書裡,關於我們和我們所有物之間的關係,這個起著作用的東西,被稱為「設計」。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