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獨厚心得

攝影生活,生活攝影

  • 字級

受訪者:黃永松
採訪者:王啟芳
地點:漢聲雜誌社

  黃永松,60年代的前衛藝術家,在70年投身於以民間藝術調查保存為主的漢聲雜誌後,攝影自此走入一個完全不同的境界。是長時間浸淫在經過歷史焠鍊、積累的常民文化中,也是自「漢聲鐵四角」姚孟嘉的驟逝後所得到的體悟,使得黃永松的攝影多了「觀照」的態度。每天一張相片,是黃永松的堅持。「有時深夜躺在床上,忽然想起今天沒有拍照,就算再累,還是會拿起相機對著天花板按一下快門。」使用接近肉眼的標準鏡頭、不追求視覺上的震撼,黃永松的每日一照是企圖在最平凡的攝影中恢復文化藝術的本來面目。

  因為非常方便且操作容易,黃永松也鼓勵人們用相機來為自己的生活作紀錄。他舉了一個動人的的例子:一位友人自女兒出生後,每月至少都會幫他的女兒拍一張相片。一個月一張,一年至少十二張,漫漫的數十年過去了,當他女兒出嫁時,這個父親給女兒的禮物就是滿滿一盒從女兒出生到婚前,每個月一張的相片。「當他的女兒接下這份珍貴的禮物時,眼淚都掉出來了。」黃永松說。

  雖然今日科技發達到連三歲小孩拿起相機也可以拍出一張不錯的照片,但要將當下的景緻或感受忠實呈現時,黃永松認為還是有一些要點必須掌握住。一是因為攝影比較偏屬視覺藝術,所以有些基本的技術例如:如何框景、構圖等等,必須要考慮到;二則是境界,如何將當下自己的感受或被攝物的情緒完滿的呈現。然而這些都是可以靠著不斷的練習,或透過坊間一些攝影書籍慢慢學習到。「但更重要的是在有了好技巧和高明的境界後,千萬別忘了那最原初如同三歲孩子般有的感動啊!」黃永松語重心長的表示,有技、有理後,才能入道。

  「藝術只是一個名稱」黃永松笑著說,對他而言,發現美,捕捉、記錄美,重現美,這中間的過程其實都是藝術,且這些並不只是少數專業藝術家的權利。「美無處不在,呈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和我們朝夕相伴,而攝影作為一個和生活銜接良好的媒材,是非常有潛力和親和力的記錄工具。」雖是如此,但黃永松也不忘提醒大家,相機雖好,卻也不能過分依賴,不要無時無刻的在拍照,要釋放雙手、釋放心靈,否則就是工具性太強,本末倒置了。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這塊土地上發生過的事,讓經歷過的人說給你聽

二二八不只是日曆上的一個日期,75年前的這天與其後的巨大影響,當時的人、留下的檔案與音樂的演變給予我們不同的角度看這段歷史。

143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