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 本月大人物 /

《一切都是剛剛好》楊重源:連續九年上塔須義診,我仍怕高山症

  • 字級


yang_1
(攝影/但以理)

相約採訪的那天中午,臺北被梅雨籠罩,彷彿節奏就該因雨放慢。但是當天向醫院告假、放下門診的楊重源,一早便自台東飛抵臺北,先赴約上廣播通告,然後一邊吃午餐、一邊接受我們的採訪。飯,三口、兩口吞下,接著又得趕往「2014 Keep Walking 夢想資助計畫」頒獎典禮現場,他是今年獲獎的得主之一。如果不緊湊一些,楊重源似乎對暫時被拋下的精神科門診病患說不過去。

一切都是剛剛好:台東醫生在喜馬拉雅山塔須村的義診初心
一切都是剛剛好
不諱言排斥商業化的楊重源,在和出版社談妥《一切都是剛剛好》的出版社計畫後,仍掙扎著:真的要出書嗎?「很多人比我更努力,我寫故事的目的是為什麼?」後來,他回想起當時決定寫書的動機。民國六十四年次的楊重源,有感於父母親的年代是打拚就會成功,到了他的年代,努力不一定成功,而比他更年輕的一代,就算努力也不會成功,生命似乎沒有希望、沒有未來。「除了想幫自己記錄,也想分享,我是平凡人,當決定投入這些服務,也有很多挫折與沮喪,需要時間調整,我不是夢想家,是實踐者。我的夢想城堡,是從現實挫敗一塊一塊堆積出來的。」

我也是人,會怕死,但是⋯⋯

儘管他再三強調自身的平凡無奇,但是「台東醫生」、「喜馬拉雅山」、「義診」,這幾個關鍵字一羅列出來,很容易讓人熱血沸騰,並聯想到什麼華陀再世、仁心仁術的美名,未想今年夏天即將第九度遠赴海拔四千五百公尺的塔須村義診的楊重源,對這些光環可不怎麼買單。「我當年念醫學院,才不是為了什麼懸壺濟世的崇高目標,我家很窮,索性直接問老師,念什麼賺錢最快?他叫我去念醫學院。」聽了老師的話,楊重源填了醫學系,準備披白袍。

他的父親長年飽受糖尿病之苦,先後經歷截肢、失明、洗腎直到離世,家中生計由母親的小麵攤一肩挑起,為了脫貧,他立志賺大錢。豈料,就在順利考上醫學院之際,一學期七萬元的學費卻讓母親咋舌憂心,「要好多錢,我們念不起」。楊重源禁不住對這般處境充滿憤怒,「讀書要註冊時卻沒錢,你知道那種恨跟怨嗎?別人是考不到,我們是考到卻不能就學。那股可怕的力量,像一頭怨恨『貧窮』的野獸,一直躲在心底。」

後來在老師強力奔走、協助籌款下,楊重源仍順利進入醫學院。不過,「麵攤之子」的背景給了楊重源不堪回首的童年,卻也是滋養他日後能與弱勢貧窮站在一起的能量。

塔須村,一個有著虔誠信仰的喜馬拉雅山脊上的小村落,有五百戶人家,九成五是文盲,每年長達八月冰封零下四十度,以放牧為生,生活困苦,遑論醫療。宗教能帶給他們的是心靈上的寄託,但是身體疾病卻非仁波切所能醫治,這也是仁波切邀請楊重源上山的用意。

「開玩笑!我的人生正要輝煌賺大錢,幹麼去一個會死掉的地方?」楊重源毫不考慮的拒絕了上師的邀請。但事實上,他的心是柔軟的,就在第二年上師再度邀請他時,剛送走父親的楊重源,再也拒絕不了上師的眼神;面對令人恐懼的高山症,他自我安慰,懷著一股「塔須,我來了⋯⋯」的壯遊夢想,啓程。然舟車勞頓數日抵達塔須後,除了貧窮,楊重源感受到的盡是村民的熱情與快樂,村民引領企盼的「曼巴」(藏人對醫生的尊稱)終於出現,「楊曼巴」成了村民心中的神醫。

第一年跟著上師去了一趟,接下來每年的六月就沒停過。不是楊重源適應得好,嚴重的高山症從未見起色;當然也不是得到多少醫療物資,因為他幾乎每年都把存款歸零,只為了買一個月的藥,帶上山去。費盡千辛萬苦的背後,只因他無法忍受生命的不公平!

「同樣都是人,塔須人生病得等待,對我來說,等待就是等待死亡,這等待的感覺對我來說,太殘忍,所以我一直在想,能為他們做什麼?」這個問題像魔咒,每年時間到了,就會召喚他回到山上。「你是台灣塔須人」,這是仁波切為楊重源為與塔須間的情緣所下的註腳。

y ang_2
「我一直在想,能為他們做什麼?」(攝影/但以理)

教育可以肥沃人心

原本是來塔須行醫,卻遇上二○一○年青海的一場地震,把塔須唯一一所好不容易在二○○八年籌建的小學震壞了。嘗過被一文錢逼到絕境、差點與醫學院絕緣的苦,楊重源早就期許自己,如果有能力,一定要幫助窮人家的孩子。於是這一回,楊重源決定擔負起重建希望小學的費用,並支付每年教師薪水與部分行政支出。

這不是開玩笑的小數目!但楊重源用阿Q態度面對事情:只想當下,能做多少就算多少,不多想明天以後的事情,如果想太多,恐怕連今天的也不用做了。「唯有教育才能脫貧。我也是因為教育,才有機會幫忙別人,我何其幸運能走到這裡?有多少跟我同年齡的人,迫於命運而失去能力。為什麼我要讓這故事重演?」

在楊重源心中,教育跟醫療一樣,是人的基本權利。塔須的學校,就算他不協助重建,他相信未來一定還是有人會一肩抗扛起,「我不過是提早讓它發酵而已。」就算目前預算只能支付這些孩子完成小學,但他相信,希望種子播種下去,當這群孩子為人父母以後,就會有比較肥沃的土壤,他們的孩子也更有機會茁壯。

立志為窮人服務

這些年,台灣心理諮商服務或者坊間身心靈修練的課程不斷湧現,背後意味著台灣人集體的空虛與無力。在身心科服務多年的楊重源,也總是為門診的不快樂病患所困惑了:「為什麼明明台灣好富有,卻不快樂;塔須好貧窮,可是他們都很自在?」

也曾有人邀請楊重源加入自費諮商的醫療團隊,或為身心靈講座授課,他全都拒絕。當年選擇行醫,不就是希望可以賺錢脫貧?若可以賺更多錢,不是可以幫助更多窮人?為何他有如此令人跌破眼睛的決定?「我不喜歡商業行為,所以我不做自費。當我選擇自費,永遠都是服務有錢人。我的邏輯是,每個人都有健保卡,只要他願意掛號,我就願意為他問診,他沒有健保卡,我們就幫他生出健保卡,這就是我們應該要做的事。」談到與窮人弱勢站在一起,楊重源相當堅定,甚至驕傲。

除了決定要用健保在診間看病,楊重源記得小學時學校經常發起冬令救濟活動,那份溫暖,他至今依舊印象深刻。於是,他有了自己的冬令救濟方式。「冬天我會買米、買衣服送病人,有人問我要不要二手衣?我很堅持一定要買新衣,過年要穿新衣啊!」送米送衣的楊醫生,經常在診間收到智能不足的病患的「回饋」:一個月前就摘下來放到發霉的玉米,或者一點一點存錢,然後買了一箱鋁箔包咖啡,「怕常常延診的楊醫師會肚子餓,可以喝咖啡。」這些都是楊重源很難三言兩語形容的感動。

為了塔須地區與台東精神疾患者,今年,楊重源成立「台灣喀瑪國際慈善協會」,希望把募來的資源做更有效的分配。看起來,楊醫師與楊曼巴雖然不會想著明天過後,但是每一個今天的步伐,都在軌道上行進。問他:若重新來過,還會再去塔須嗎?「我不知道,我不會假惺惺說還會再去,很噁心。」毫不遮掩揭露自己人性的一面,這也是楊重源的另一種驕傲。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你想終止惱人的年節對話嗎?試試看跟對方聊這幾個話題

有一點禁忌、有一點難解、有一點傷痛,有一點不敢面對,可能會聊不下去,但如果話題繼續,你們將重新認識彼此。

459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