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獨厚心得

莎賓娜是誰?「紙」有她看見捉魚男孩的赤子之心。

  • 字級

「與其被搶,不如自己花!」這是出版社的書腰上的宣傳文案,第一次看見這句文字時,沒來由的會心一笑,其中也因為這句文字,引發了我想閱讀《遇見捉魚的男孩》的好奇心。

如何開始認識莎賓娜,故事就是這樣開始的。

作者帶著兩歲半的兒子,那年,與友人一同前往巴黎旅行,其中一站她特別安排了建築大師柯比意設計的廊香教堂,沒想到,如同戲劇一般的,他們在行程中居然遇上了搶匪。

隔天,這個弱女子持續驚魂未定。因為這樣的事件,她的人生觀、價值觀居然也因此有了微妙的變化,每天辛苦的工作存錢,與其讓搶匪把錢搶走,她決定在能力範圍之內,好好體驗生命中每一個可貴的時刻。

她想起了莎賓娜?費洛奇(Sabina Feroci);一個生於佛羅倫斯的女子,總是保有赤子之心,細膩刻劃著人們最平凡卻動人片刻的藝術家。於是作者便以高於旅費多一倍的價格,買下她最初在櫥窗裡與莎賓娜作品相遇的那只人偶。

更瘋狂的是,一年後,她毅然決然的收拾行囊飛往莎賓娜創作的工作室,探索這個來自義大利的紙塑藝術故事。從此一頭鑽進莎賓娜創造的「可愛」世界。

可愛,莎賓娜的紙塑世界真的很可愛。被喻為「重現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她,將當代藝術的美好一覽無遺的呈現,也因為這樣的可愛,特別能感受她作品的平易近人及樸實溫暖,書中提到,莎賓娜會選用「紙」作為創作的媒材,是因為紙的質地細密,可塑性強,可以書寫、繪畫,而紙塑是一種溫潤、富有詩意質感的雕塑品,我很喜歡她的說法。當我觸摸著紙本書,閱讀書中的文字或圖像,領略其中的趣味時,好像也能體會莎賓娜對於紙張的迷戀及熱情,只不過我們所熱愛的「紙」轉化成不同的形式狀態。

在書裡,可以窺見莎賓娜的工作室及紙塑製作的過程,更能感受創作的熱情之於旅行,是一種親身經歷的冒險、充滿新鮮及樂趣。我漸漸可以理解作者為什麼選擇買下莎賓娜創作的紙塑人偶,這些紙塑人偶的臉孔充滿著豐富的情感及神態,訴說著我們生活歷程的軌跡,又好像隨時能陪伴著我們獨自享受寂寞時光或是童話般的幻想時刻。

當我們走近一個展覽館欣賞一件藝術品的同時,我們也藉由著這些藝術品感受到藝術家創作的魅力及獨特,相信作者收藏藝術品,本身就是一種對於物件的迷戀,藝術品本身其實並沒有距離,會以不同形式讓不同心情的人們收藏著。

謝謝莎賓娜,也謝謝本書作者,讓我有機會閱讀這一段有趣的過程,認識這一段美好,在藝術家創作的孤獨之中,卻也能感受藝術裡最真切溫暖的部分。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在文革之後,他們書寫著──中國當代作家的回望與展望

畢飛宇、徐則臣、金宇澄、周成林、余華……這些中國作家寫文革、寫市民生活、寫當代人共同面對的課題,他們眼中的中國是怎麼樣的?

342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