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盛|有阿貓阿狗作伴的日子
【林清盛|有阿貓阿狗作伴的日子】做好事,不用躲起來
作者:林清盛 / 2014-12-18 瀏覽次數(7219)
「髒死了趕快走!」見五、六歲的小孩趨前接近貓,父母馬上這樣反應。
在朱天心的《獵人們》的書中這麼寫道:
有些大的小孩拿石子丟牆頭的貓,大人用BB彈射,路邊飲食攤販用沸水潑他們,有學校老師乾脆把野仔貓從四樓當學生面拋下,還有人僅僅只是不想在十五樓陽台賞風景時,看到河堤野草地裡的野貓感到好噁心,便天天催喚環保局來捕貓,趕盡殺絕。
手上這本《獵人們》是2005年的十刷版,後來有重新包裝再出版,內文有否增刪不得而知,但台北市管理貓狗的單位,已經從「環保局」換到「動物保護處」, 但我們對貓狗的態度並沒有因為更名為「動保處」就與時俱進,隨著看似胸懷開放的名字而有所改變,BB彈還是照射。日前訪問「貓花公園」的兩位義工,我稱呼蘇阿姨和周阿姨的兩位貓天使,她們就跟我說,去年才遭BB彈攻擊,被射的不是貓,而是照顧街貓的她們。
朱天心說,看這國貓族的反應,知道這個國是如何對待非我類。她的《獵人們》在台灣被視為貓族必看的街貓書,頭一次把人類稱「人族」,與貓族、狗族無差異相待。
寵物節目製播超過9年了,這是我第一次問來賓「為何願意上節目?」「知道邀訪後第一個浮現的念頭是什麼?」身為邀請方的我居然問了這麼沒禮貌的問題,實在是我知道他們的處境才敢這樣問。過去曾遇一深夜餵貓人,我輕聲詢問,她只是怯生不語,這些貓天使總是小心翼翼,常常得隱身在黑暗之中,因為他們的作為不被附近鄰居所接受。而我這突兀的提問,也可能讓來賓在現場節目上停格不語。
但蘇阿姨不避諱,而是侃侃而談,「我們做的是好事,為什麼要躲起來!」她理直氣壯地回答我。我當場大樂。我聽到了我希望的答案。
蘇阿姨說,「去年被BB彈打,我覺得最主要是因為民眾不了解,但這樣的情況不能一直下去!有很多的家長不了解甚至害怕街貓,都是因為誤解與不諒解。」於是,她們決定走一條光明正大的路,把民有二號公園取名為「貓花公園」,還開設臉書,並選擇在晚上七點最多人在公園運動休息的時間餵貓。並開始實施TNVR(捕捉〔Trap〕、結紮〔Neuter〕、接種疫苗〔Vaccinate〕、原地回置〔Return〕),使公園裡原本為數30多隻的街貓因絕育管理、疾病死亡、意外身故與成功送養,目前剩下5隻。蘇阿姨說,「有成果就該告訴大家,你不講,民眾不會覺得貓變少了。」
蘇阿姨是香港人,23年前來到台北,遷居至松山已有十年。因為見不慣有人惡意攻擊貓,認為不該這樣對待動物生命,她開始照顧起街貓。她說,曾有小孩追逐貓,害貓為了閃躲衝上馬路而被車撞死的憾事;她體知到從教育入手的重要,於是開始教小朋友如何餵貓,如何友善待貓,並藉小朋友的同儕影響力教導其他小朋友,進而影響家裡的父母。蘇阿姨很感慨地說,「如果我們漠視一個生命的存在,我們也不會好好善待身邊的人。」就如朱天心所說的吧,一個不肯給非我族類一口飯、一口水、一條活路的國家,究竟有什麼快樂、有什麼光彩、有什麼了不起可言。
韓國一本記錄社區街貓的暢銷書《再見小貓,謝謝你》作者李龍漢就這麼說過,「街貓同我們一樣,是個心臟熱情跳動的生命體。我們感受到的喜悅、絕望與痛苦,牠們亦能體會。」
這麼多人用行動紀錄街貓困頓的生活,無非想告訴你:你可以不喜歡貓,但沒有權利傷害同你生活在這片土地的同伴動物。
林清盛
News98電台「阿貓阿狗逛大街」 節目主持人。主持寵物節目超過9年,養狗養了12年。從小就與動物生活,跟著父母養龜、養猴、養兔,還有飼育環頸雉,不知道何時會養貓?平時喜歡與狗貓對 話,雖然聽不懂牠們的話。認為動物與人在一起才能成就動人的故事,不愛分享虐待動物的壞事,因為這世界悲傷的事太多了。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