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何曼莊|給動物園一首歌

【何曼莊專欄|給動物園一首歌】給熊貓的歌——黑與白、古巴與吉普賽

  • 字級


給動物園一首歌bn

讀者「少年心」詢問:

我一直不明白,
熊貓長成那副黑白分明的德性有神馬用?
既不能偽裝自己,又不能恐嚇敵人
……難道就是為了賣萌???


人工飼育的熊貓有「三低」:發情率低、生育率低、幼兒存活率低。所以台北動物園的圓圓生寶寶「圓仔」,得費那麼大勁,隔離觀察好幾天,確信圓圓有能力照顧嬰兒,才讓母子相見。

熊貓是冰河時期留下來的物種,所以牠的黑白毛色就有道裡了,白色部分能在雪地裡成為保護色,剩下的黑色部分由於「不完整」感,掠食者會無法判斷是否為一隻動物;然而在森林裡,黑白分明的毛皮卻十分顯眼,有助於熊貓同伴互相定位,或是保持距離。

熊貓(又稱「大貓熊」,以跟紅色的小熊貓區別)是演化奇葩,牠是食肉目熊科,卻只吃竹子,為了吃竹子,熊貓在原有的五支手指外還特別「準備了一支拇指」,生物學作家Stephen Jay Gould箸有名篇〈熊貓的拇指〉,經他說明,原來這「拇指」並不是真的指頭,而是一條籽骨,牠的近親熊科也有同樣的骨頭,但是卻沒有像熊貓延伸得這樣長,這個「餐具」本身不是非常靈活,但上面有個肉墊,能把滑溜溜的竹子抓緊,還能自由調整角度,讓熊貓君吃得乾乾淨淨。

熊貓跟人類的關係一直非常密切,史前時代熊貓曾在河南一帶大量繁殖,以打獵為主業的古代人當然也吃了不少熊貓肉,皮和骨也都好好利用了,也許當時原始人部落裡,穿一件黑白皮草的獵人比穿豹紋虎紋神氣吧,不過這只是我的想像。

很諷刺的是,熊貓因為人類捕獵而瀕臨絕種,但也因為人類的介入支配而免於絕種。

在文化大革命席捲中國大小城鎮,下鬥上、人批人的時候,在四川的山坡上,熊貓啃著竹子安然度過。1963年,臥龍熊貓保育基地成立,基地位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西南部,邛崍山脈東南坡,大多數居民務農。臥龍地形崎嶇、地貌複雜,有很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不只對熊貓好,對金絲猴、羚羊等各種動物也很適合,境內植物更有上千種,是天賜的生物樂園。雖然此地先天優良,一開始卻礙於保護知識和經驗不足,農民轉職的工作人員缺乏愛心,很多熊貓長得不好,活得不長。1984年夏季,由於嚴重缺水,臥龍的竹子突然大批開花,開了花的竹子會快速枯萎死亡,熊貓無法食用,據說餓死了一部分熊貓,引發媒體關注,也開啟了民眾呼籲「搶救大熊貓」的熱潮。其實中國的竹子種類繁多,只是一部分開花並不會對熊貓造成全面的糧食危機,但熊貓攝取的食物單一,確實讓牠的物種處於非常脆弱的地位,而藉由一次竹子開花事件,讓群眾開始監督動物權益,不由得讓我感念竹子捨己為熊貓的犧牲啊。

現存的熊貓是中國特有種,對西方世界來說,這個奇異的生物就像中國這個國家一樣神祕難解,又很吸引人。

The Lady And The Panda: The True Adventures Of The First American Explorer To Bring Back China’s Mos
The Lady And The Panda: The True Adventures Of The First American Explorer To Bring Back China’s Mos
上個世紀初,有外國人入境中國冒險走私熊貓皮,或者更有野心的人,想活捉一隻熊貓帶回國。1936年,Ruth Harkness是一名社交名媛,她在紐約過著燈紅酒綠、蓋茲比一般的生活,她有錢的丈夫Bill為了捕捉熊貓而前往中國,卻在上海死於喉癌。Ruth原本是一個連過馬路攔計程車都嫌麻煩的貴婦,但此刻她卻決定完成丈夫未竟的夢想,搭船到了中國,雇用了一名美籍華人楊昆廷,與一位英國籍的自然學者,翻山越嶺,穿越四川省一路尋找,直到西藏邊界,終於捕到了一隻九週大的熊貓寶寶。這隻史上第一隻活著出國的熊貓,在海關文件上寫的是「一隻沙皮狗」。到達了美國,小熊貓沒有被裝在籠子裡,也沒有像金剛那樣被拴上鐵鍊,牠是一路喝著嬰兒處方奶、被抱在Ruth懷裡跨越海洋的,貴婦Ruth身上還穿著上好的皮草,也許這樣更有熊貓媽媽的氣氛吧!這隻熊貓叫做「蘇林」,是那位嚮導太太的名字,而這個故事就叫做《The Lady and the Panda》。

WWF會徽
熊貓不僅僅是中國的代表標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會徽也是一隻熊貓,原型是姬姬(Chi Chi)。

姬姬的生命就像一首淒美的出塞曲,請聽我道來這位熊貓界王昭君的故事。

姬姬是女生,1954年生於四川,後遷居北京動物園,1957年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訪問北京,姬姬和另一隻熊貓平平被當成國禮送往寒冷的莫斯科,沒有料到,在莫斯科,姬姬被誤認為是男生,而被退回北京動物園。到了1958年,一名奧地利動物商看上了姬姬,他用三隻長頸鹿、兩隻犀,加上河馬和斑馬換得了姬姬,在姬姬被換走之後,中國才立法明定禁止獵捕、買賣或交換熊貓,自此全體中國熊貓就如同一出生就當上公務員一般,由國家統一飼養、分配,依照保育目標遷徙或交配,但是那時姬姬已經又被商人轉賣給英國倫敦動物園了,價錢是1.2萬英鎊(姬姬沒分到半毛),本以為姬姬漂泊的命運可以就此結束了,結果沒有!英國跟蘇聯協商,勞駕姬姬「又」回去莫斯科,跟一隻男熊貓「試婚」,前後奔波兩次,無奈兩位一點也不來電,還打了一架。最後姬姬終於回到倫敦動物園,1972年壽終正寢,她的遺體被製成標本放在皇家自然博物館裡,一波三折的和親生涯終於畫上句點。

英國的動物園經營者認為,熊貓做為個人財產的時代已經過去,為了挽救這個物種,全世界的熊貓應該要一起努力。

以此看來,熊貓佳佳真是一位封建育種戰士。這位男士在1981年搭專機到華盛頓跟玲玲交配,後來由於兩方感情不睦而採用人工授精。第二次佳佳前往西班牙馬德里動物園捐精,產下一女;隔年西柏林的熊貓天天大出血,佳佳和另一隻熊貓捐血2.5公升去救天天;佳佳還曾捐贈過一盒冷凍精子回他的家鄉四川熊貓基地;到了1989年,為了在拮据預算下幫助墨西哥動物園一票少女熊貓懷孕,佳佳先到美國辛辛那提表演一段時間賺足旅費,再到墨西哥進行物種繁衍大事,墨西哥的小熊貓誕生時,佳佳已經高齡18,算是老來得子,不過動物園還不死心,又從中國找來一隻美女明明,當明明降落在倫敦機場時,佳佳卻突然死了,情急之下,趕緊找來柏林動物園的寶寶「代勞」。這樣亂點鴛鴦譜的配種行為,乍看既原始又粗野。但其實只要看過早期四川母熊貓發情狂亂卻被所在鐵籠裡撕咬推撞、無處可去的模樣,就會欣賞英國和德國的動物園,為了幫熊貓找伴侶不辭辛勞、不遠千里的精神了。

現在的四川臥龍大熊貓研究中心已經進步很多,成為領先科技的示範單位,各種增加熊貓繁殖機率的科學方法在這裡實施。以前是把野生熊貓帶回基地研究保護,現在還得把基地生養的熊貓家族回放森林。

為了進一步恢復熊貓物種獨立生存的能力,工作人員使出各種招式,飼養員全都穿上泡過熊貓尿的熊貓裝,以避免熊貓對人類產生依賴,他們一次次、循序漸進地帶熊貓到山林進行「野地實習」,穿著熊貓裝的工作人員在竹林中看起來十分醒目,好似《震撼教育》的電影海報,也許旁人看來有點可笑,但情願穿著有尿味的動物裝工作的人,必定是認真的。

BeLikePanda
我曾在歐洲不同城市的牆上看過同樣的熊貓標語:「消滅種族主義,要像隻熊貓。他是黑的、他是白的、他還是亞裔的。」我在微博上傳了這張圖片,有一百萬人次的點閱,也許熊貓真的已經取代紅星和城牆,成為最多中國人認同的中國特色吧,又或許,熊貓的形象和生命,永遠也擺脫不掉人類和人類硬要付予他的各種政治色彩,即便他生來就是黑與白的那樣簡單(註: 熊貓也有棕色的)

「Blanco y Negro」(西班牙語:黑與白)是「貝波與西格拉」(Bebo Valdes & Diego Cigala )二人組的現場演出名稱。西格拉(Diego El Cigala, 1968~)掛在白西裝肩上的帥氣長髮,烏黑油亮還自然捲,他吟哦著吉普賽民族百年漂泊的深沉唱腔(Cante Jondo),散發無限浪子魅力。貝波(Bebo Valdes, 1918~2013)光頭白鬍子,他不只是傳奇而已,他是傳奇樂手Chucho Valdes的爸爸,經歷逃離古巴政權流亡的大半生之後,他與年紀小50歲的Cigala組成雙人組,在黑白的琴鍵上敲著古巴爵士黃金時期最輕快美好的節奏。

人生不是非黑即白,但是有時候,黑白能比彩色更加鮮明,這首《愛與生活 / Amar y Vivir》點給為了生養孩子而忙碌的熊貓們。



作者簡介

曾任《換日線》英語頻道Crossing.NYC 特約主筆。畢業於台灣大學政治系、哥倫比亞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曾居北京,短滯東京、柏林,現居紐約布魯克林。著有小說《即將失去的一切》、《給烏鴉的歌》,以及紀實文學作品《大動物園》和散文集《有時跳舞New York》。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海明威作品好看嗎?看各方作家怎麼說──

    個人意見:「《老人與海》寫的是人生」;但唐謨:「我其實是先從電影中認識了海明威。」;何曼莊:「海明威是(不能)沒有女人的男人。」李桐豪:「海明威太在乎當硬漢了,不管小說裡的人物,或者真實的人生。」

    2376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海明威作品好看嗎?看各方作家怎麼說──

個人意見:「《老人與海》寫的是人生」;但唐謨:「我其實是先從電影中認識了海明威。」;何曼莊:「海明威是(不能)沒有女人的男人。」李桐豪:「海明威太在乎當硬漢了,不管小說裡的人物,或者真實的人生。」

237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