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編輯、邊急、鞭擊

50年後你要讓孩子閱讀什麼樣的作品?──專訪藍燈書屋編輯總監Andrea MacDonald

  • 字級


(攝影/李盈霞)


2013年藍燈書屋(Random House)與企鵝集團(Penguin Group)合併以來,Penguin Random House成為出版界真正的全球化出版集團,旗下有跨越美、英、加拿大、澳洲、紐西蘭與印度的眾多出版社。趁著台北國際書展邀請Penguin Random House UK圖畫書編輯總監Andrea MacDonald女士來台參加編輯會議, OKAPI特別邀請駐站繪本專欄作家黃筱茵訪談這位經驗豐富的圖畫書編輯,請教她對於圖畫書編輯領域的相關看法。Andrea擔任圖畫書編輯超過9年,與讀者們耳熟能詳的大師如安東尼.布朗約翰.伯寧罕等,都有親近的合作經驗,推出許多讓人喜愛的作品。




Q:您們的圖畫書團隊製作出許多很棒的作品,請問您們如何選書?

Andrea我們的工作團隊由一群編輯與設計師密切合作,永遠在向外尋找我們感受到心靈共鳴的題材。我們是一群閱讀量很大的讀者,對所有事物都很感興趣。如果我們看到讓我們興奮的題材,比如某個故事的點子或精采的插畫,會很雀躍地告訴公司裡其他人,由不同部門成員一起開會討論。

Q:圖畫書除了創造親子共讀的溫暖時光,也用獨特的文圖協奏,讓孩子逐漸認識周遭的世界。以這個角度切入,您希望製作出傳達何種世界觀的圖畫書呢?

Andrea:圖畫書非常重要,它們是孩子最先接觸到的藝術作品。我們藉由圖畫書,把珍視的價值觀介紹給孩子們,像是尊重他人、尊重差異、容忍、仁慈、勇敢等。圖畫書最美妙的地方,就是它非常多元,可以處理各式各樣的題材,啟發思考、寓教於樂,也可以讓孩子們很開心。

Q:具體說來:有許多角度可以引領孩子們欣賞圖畫書──故事可以給他們愛與安全的保證;可以培養美感素養;同時也能帶他們飛越地域和身分背景的限制,知道在離他們或近或遠的地方,其他孩子與成人如何生活、為什麼奮鬥。就這個面向,您有沒有特別欣賞或推薦的圖畫書作品?

Andrea:圖畫書可以處理各種議題。比如安東尼.布朗《當乃平遇上乃萍》Voices in the Park),讀者看到一個在公園裡散步的情境。藉由四個不同的聲音,理解自己與他人的觀點,孩子們的觀點會從自己的生活跳躍到其他人的生活,這就是同理心的萌芽。還有雪莉.休斯(Shirley Hughes)優美的作品《豆豆》Dogger),這本談論善良的書始終非常觸動我心。新銳插畫家蘇菲.韓(Sophy Henn)的作品《Pass it On》(暫譯:傳下去),是關於把好的心意傳遞下去的故事。比如有人給你一個微笑,你傳遞下去,對另一個人微笑。

還有很多關於友誼的書,例如《Max and Bird》(暫譯:麥克斯和鳥兒)──艾德.維赫(Ed Vere)的作品。兒童閱讀圖畫書,外出踏入世界,我們開始讓他們看到世界的種種,包括背景知識,還有理解世界的脈絡。此外,娜迪雅.實凌(Nadia Shireen)《Good Little Wolf》(暫譯:好心小野狼),是關於忠於自我,人各有天性,你必須了解自己到底是誰。.

當乃平遇上乃萍

當乃平遇上乃萍

豆豆

豆豆

Pass It on

Pass It on

Max and Bird

Max and Bird

Good Little Wolf

Good Little Wolf

Daisy: Really, Really

尼克.夏洛特的Daisy系列

Alfie and Mum

莉.休斯筆下的Alfie系列

Q:以我的觀察,您們的作者與出版社比較擅長以角色為主發想的故事,比如雪莉.休斯筆下的Alfie,尼克.夏洛特畫筆下的Daisy等。而台灣自製書則比較習於從地方的歷史與文化發想。您認為從角色發想與從歷史文化發想的圖畫書,會為讀者帶來不同的想像嗎?就編輯的立場,要怎樣幫助創作者從無到有的發展出讓讀者印象深刻的角色呢?

Andrea這個問題很有趣。至於角色從何而來,有可能來自很小的東西,像是某人畫的小草圖。舉Alfie為例,雪莉.休斯最開始畫了一幅速寫──Alfie在路上狂奔。她看著自己的速寫,知道畫裡有生命,這個角色就這樣發展出來……或者,作者無意間聽到小朋友對話,或是你記得小時候發生過的事,比如你害怕什麼,擔心什麼事會發生,於是你回到那個經驗當下,探索自己的感受。每位作者情況不太一樣。有些作者喜歡把完整的故事寫下來,甚至還畫好草圖;有些作者會先寫故事,有些會先創造出畫面。

(攝影/李盈霞)(攝影/李盈霞)

Q:如何幫作者發展出角色呢?

Andrea我們問問題。有時候你與故事距離太近,會困在故事中。有人可以討論,也許可以得到不同觀點。進行對話,釋放某種被困住的東西。如果你了解推理過程,事情就會變得更清楚,這件事實際上與好的對話息息相關。每部作品不同,每本書有自己的力量和不一樣的製作過程,每位作者和插畫家也都不同。我可以想起我們之間精采的對話、創意無限的會談,你和創作的過程如此貼近,所以它們都很有意義,也都具有情感意涵。

奇蹟男孩

奇蹟男孩

Q:舉R.J.帕拉秋《奇蹟男孩》Wonder)為例,這部非常成功的青少年小說後來也被改編為圖畫書形式。您認為圖畫書與青少年小說用同樣的方式打動讀者嗎?它們難道不是用不同的方式與讀者溝通?

Andrea《奇蹟男孩》是一部強而有力的作品。我清楚記得第一次閱讀本書時,感覺到的書裡的聲音和訊息。其實作者傳達的訊息不論對5歲、8歲或11歲的孩子同等重要──接納我們生而不同,卻又擁有共同的人性。每個人都非常美好、非常特別且獨一無二。

Q:您的背景是英語系出身,對於文學經典,您會感受到強烈的連結,希望它們持續被大大小小的讀者閱讀嗎?像是珍妮佛.亞當斯(Jennifer Adam)的「寶寶文學」(BabyLit series)系列,或是貝卡.史妲連德(Becca Stadtlander)的「翻讀經典」(Classics Unfolded)系列,也就是節錄或改編文學經典為較簡化的形式,您有什麼看法?

Pride and Prejudice

貝卡.史妲連德版本的《傲慢與偏見》

Andrea我覺得這些書系製作精美,用最簡單的形式,與小讀者分享《傲慢與偏見》,把這些文學素材植入孩子的生命。也許孩子們將來有一天會看到電視改編版本,也許有一天會讀到原著,每種形式都很豐富不同。這呼應我們之前談的,孩子還小時,就把對於故事與圖畫的愛,注入他們生命中,幫助他們長大以後成為熱愛閱讀的讀者。向他們介紹許多不同種類的書籍,他們長大後就有可能明白,他們可以在書頁裡踏上冒險旅程、習得與自己的生活大異其趣的生命經驗,不管這本書裡的世界是珍.奧斯汀的世界、住在不同土地上孩子的世界,或是講不同語言的人們的世界。

Q:您個人有特別喜愛的文學經典嗎?

Andrea我前面提到的《傲慢與偏見》。還有18歲時讀過,去年又重讀的《米德鎮的春天》(Middlemarch),間隔15年重讀,有了不同的體會。《清秀佳人》(Anne of Green Gables)對我也很重要。還有,我到現在還會背Janet 和 Allan Ahlberg《Each Peach Pear Plum》呢,書中的韻律多麼明朗,他們的共同創作太聰明了。重讀真是好事,它們深深刻印在你生命中,那些文字與聲音,然後你再次為它們感到驚喜,發現書裡新的意涵。對我來說,記得年幼時讀那本書的感覺對我意義重大,這一點對於編輯圖畫書時非常重要,你必須知道,你正在對一個孩子伸出手臂。你會依隨心情閱讀不同的書,有時你想要重讀,就像重新拜訪老朋友;有時你需要節奏很快、情節很多的書;或是非文學類的傳記,因為你只想和主角待在一起,聽聽他們的生命故事,我也喜歡文學小說,還有聽聽有聲書──用不同的方式,經驗一本書。閱讀不同的書就像挑戰自己,藉由閱讀走出舒適圈。

傲慢與偏見(200週年經典重譯紀念版)

傲慢與偏見(200週年經典重譯紀念版)

Middlemarch

Middlemarch

清秀佳人【甜蜜盒裝版】(全六冊)

清秀佳人【甜蜜盒裝版】(全六冊)

Each Peach Pear Plum

Each Peach Pear Plum

Q:有什麼作品影響到您做為一位編輯的看法嗎?

Stet: A Memoir

Stet: A Memoir

Andrea有位編輯名叫Diana Athill,她的自傳《Stet: A Memoir》與編輯的生命歷程有關。我第一次看那本書,是在開始第一份編輯工作時,有人買這本書送我當禮物。我記得當時覺得這本書很好看,現在我的工作經驗應該會幫助我跟這本書建立跟以前不同的關係。

Q:您會如何定義編輯工作呢?

Andrea編輯工作與建立同理關係大有關聯。你必須善於了解、善於聆聽、廣泛閱讀,永遠不吝於尋覓新題材,要理解你的作者。要對世界充滿好奇心,大膽,關注市場走向,同時永遠必須對書本懷有深刻的情感,守護知識與書本。就像我們現在也還會閱讀50年前出版的書,你必須思考如何製作出50年後仍然會被閱讀的書,要讓孩子們閱讀什麼樣的作品。

Q:您們也會挑戰市場不看好的書嗎?如果編輯認為它們是值得推出的作品?

Andrea當然,編輯也是經理人。你必須完完全全相信一本書,用你的熱情說服周圍的人。

(攝影/李盈霞)


點圖閱讀更多【編輯.邊急.鞭擊】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2024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公布!帶你認識4本最新得獎作品

恭喜《鱷眼晨曦》獲小說獎;《失敗者回憶錄》獲非小說獎;《明天,我會去到什麼地方?》、《斯文豪與福爾摩沙的奇幻動物》獲兒童及青少年獎。還有更多入圍及得獎作品,請見台北國際書展官方社群網站

198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