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書籍好設計BOOK DESIGN

【書設計】哈金:「挺有意思的,這東西」──設計與編輯談《折騰到底》

  • 字級


......................................................................................................
封面 內頁 裝訂 材質 印刷 加工
好設計的理由:
跳脫框架,將書名揉捏、擠壓,取其局部的抽象圖形成為主視覺,邊框與中空文字的擠壓感,都呼應著書名「折騰到底」與「我抵抗,所以我存在」的文案意涵。書衣的選紙,為看似冷硬的線條注入溫度。

.....................................................................................................

框線文字讓封面傳達出一碰就破的神經質,是彭星凱對小說文本的詮釋。
(封面設計 彭星凱/圖片提供 空白地區 workshop)


對談人
嘉世強 ── 時報出版文學線主編(以下簡稱嘉)
彭星凱(FI) ── 空白地區 workshop 負責人(以下簡稱F)

 

折騰到底

折騰到底

嘉:這是一個網路時代唐吉軻德的故事(風車是前妻和中共),我想像應該是比較具體地表現出衝突與緊張的感覺。收到提案的時候,真想直接叫你重做一個。(笑)

F:對於是否要讓《折騰到底》以這樣的面貌出去,我也掙扎了很久。最初責任編輯來問我要不要寫設計理念,我是抗拒的,若是質問我這個封面代表什麼、每個動作有什麼意義,其實我無法完全理解。作品具有未知性這種事情,對我來說也許是第一次。

嘉:你的作品總是會在中文字型上去詮釋,這點我是有預期的。請談談這次書名為什麼用中空的字型表現?除此之外,現在無論在版型或是書的整體,都與以前十分跳脫,這是不是你對設計在心態上的轉變有關?

F:確實是。在作品集出版後,如果自己設計的畫面讓我明確意識到它曾經出現過,我就會覺得很痛苦,而那個痛苦是「我怎麼還在這裡」。最近完成作品的當下,其實都有種得救的感覺。啊,幸好,這次有做到一個新穎的點。就這本書來說,我是看到資料馬上就先有了「框」的想像,才敢答應邀稿:創造一個空間,讓反抗世界的英雄在裡頭展開故事。所有的元素都需要被擠壓,「被擠壓」就是一種對巨大力量的抗爭,讓讀者從衝突中感知荒謬與易碎的神經質。


所有文字皆被擠壓,隱喻抗爭,傳遞荒謬與神經質的感受。

書衣使用薪傳瑪芬紙,米黃紙色與粗糙手感賦予冷調的圖形一層人文溫度。書衣使用薪傳瑪芬紙,米黃紙色與粗糙手感賦予冷調的圖形一層人文溫度。


嘉:
封面的圖形是怎麼來的?

F:一開始,我先將「折騰到底」這四個字列印出來後,將紙揉爛,拍攝成照片、組合起來,再列印、揉折……反覆去做,但成果卻不如我想像。字形筆畫過度方正,讓整體產生漫畫氣氛,太過輕浮,即使《折騰到底》是以喜劇開場,但那樣的輕浮不符合哈金作品的文學性。

目前的封面,是將那張揉爛的圖格放到非常小的局部,只剩文字某個部首的轉折,成為一種凝視與聚焦、以小觀大的角度。在正常尺寸的版面裡放進一個尺寸詭異的圖形,我想是這點讓設計流露出「衝擊」、「新」、或「不同」的視覺感,不過我仍無法說得太精準。總之,最後是從幾何性強烈的圖素中找到水墨的雄渾,看起來端莊許多,喜劇氣質就留給四周的邊框與中空的字體去維護。紙張的影響也很大,它的手感讓原本無機的線條與顏色,變成符合哈金東方人文底蘊的一件衣服。直到今天拿到書,我也才真正鬆了一口氣。

封面抽象圖形的原圖,採局部放大,讓尺寸的轉換成為新穎的視覺感受。封面抽象圖形的原圖,採局部放大,讓尺寸的轉換成為新穎的視覺。


嘉:這個畫面裡能取得的幾何形狀非常多,只是設計的結果很偶然。我記得一開始問你「這東西」是什麼的時候,你就寄了原圖來給我。我只跟哈金說,這是書名字體的局部,就好像把「小說」寫得很大,書名卻放得很小;而我現在發現,你用柔性的方式去詮釋對抗,都是逆向操作。我想這個過程是具有實驗性的,你好像企圖把大家習慣的事情排除掉,看我們能不能將不符合習慣的設計放到市場上去。

F:嗯,這本書乍看下好像沒有任何可以聚焦的地方,但當它被拿在手上、在空間環境的當下,這個平面整體變成一個完整的符號,而不是讓讀者在畫面中尋找符號。藍綠的底色、應該是黑色卻印成灰色的字,都讓原本應該厚實的封面,產生一種透明感,這是我這次在視覺上做的嘗試。

嘉:過去我跟你合作都會去解釋圖像,但這次我的解讀,是從書名給我們的感覺進入創作,在進入的過程中產生的一些情緒和想法會被呈現在最終的樣貌裡,不管多少,如果這確實是我們兩個都可以接受的,這個作品就成立。這是一種創作方式,它具有偶然性與即時性。其他出版社可能不會採用,但我想這可以給讀者一些想法。

F:其實我認為這個設計由時報發表,在出版圈有指標性的進步意義。

嘉:我也覺得。我想這是好事,不是每個作品都有格局做這件事。這個封面仍有一些商業原則上的牴觸,現在成果看起來是好的,但在建檔時很難看到書名。我總是覺得讀者不給他很清楚的大字他就不會看,但如果是走過去就不看的人,給他大字、書腰,他也不會看,我在這當中折騰,又覺得很多東西不做出來也不知道,而且我想跟你講也沒用(笑),所以就交給作者看,以哈金的意見為主。他只說「挺有意思的,這東西。」他可以接受,我們就這麼做了。

如果沒有辦法解讀書封,我也會挫折。收到封面時,我第一時間無法理解,也沒有看到書名,而且「哈金小說」四個字處理讓我很不安。後來我完全接受,除了因為它的構圖和顏色配置純粹很好看,另外一點是我對這本書也沒有什麼預設。如果一直都用自己的想像去執行出來,可能一本書詮釋空間就會不見,真做得太「折騰」,書的格局也會變小。

F:我認為設計與書的關係是互動與交換的。大部分封面執行,是擷取書中的某個畫面,是很插圖、指向式的,但《折騰到底》的封面並未講述任何具體內容,只傳達一種感覺,如同影像式的代序。也因為是文學書,才有這樣的表現空間。

我想設計分成精神與形式,而形式都是為了表現抽象的精神。例如神經質的精神,我們用中空字的形式去作呈現;緊繃的精神,我們用擠壓的形式呈現。《折騰到底》的精神一直都很確定,有強烈的電影畫面,又有文學的詮釋空間,書名也取得好,是非常微妙、中立的字眼。我從文字得到的感覺中,延伸出一套完整的形式,可以獨立也可以與文本融合在一起,變成平行卻又呼應、彼此更新彼此的狀態。

裡封面重新組合圖素,以厚實的畫面與書衣的柔和作對比。裡封面重新組合圖素,以厚實的畫面與書衣的柔和做出對比。

內文的版型,在標點、行距等細節,都更加適讀。內文的版型,在標點、行距等細節,都更加適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疫情蔓延中,面對這一全球性的傳染病我們可以怎麼思考?

疫情蔓延全球,不同國家面對疫情如何因應(或根本沒有防疫意識)?旅人、中國作家、旅外作家怎麼看待這次疫情 ?

220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