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覺得,生活的顏色是飽和的。周圍的人事物之所以呈現出如今的樣貌,都是歷經許多日子上色之後的結果,過程也許難堪、痛苦,但一定也有快樂的一面,無論如何,這些都足以蘊釀成故事。為什麼不坐下來聽呢?
前陣子看了《下流老人》,更往前一些日子,我看完《無緣社會》,兩部作品所談論的,不外乎老後窮、病、孤獨的景況,其中更衍生諸多社會問題。我不禁思考起,老年到底應該是什麼樣子?因此我才會想起外婆。
以前,外婆被稱為「少年嬤」,其實不是因為她很年輕時就升格為外婆,而是因為她總是笑臉迎人、容光煥發的,不若人們印象中典型的老嫗。受過日本教育的她,即便只是出門到菜市場,也會將自己打扮一番,她認為,讓別人看到有精神的自己,是基本禮貌。我也一直以為,這是她那麼重視打扮的原因。後來我才慢慢察覺,好像不只如此。
決定老後生活樣貌的,更重要的因素是心態。外婆的人生觀充滿智慧,她認為,就外貌而言,一個20歲的人,便該有20歲的外表,70歲的人,當然也應該有白髮、有皺紋,這是常態,不必與大自然對抗,保養可以,但整型是不妥當的。然而心智年齡就不一樣了,妳是成熟的,內心則必須住著一名永遠的小女孩:這小女孩純真、愛漂亮,覺得把自己打扮得很好,是一件很快樂的事。看到《OVER 60東京時尚街拍》中,MASA&MARI 這兩位攝影師針對日本街頭銀髮族所拍攝的照片時,我心中立刻映照出外婆的樣貌。他們心中都有小女孩,透過獨特的穿搭術,散發出老人才擁有的成熟與自信。雖然只是透過照片及文字,但不知道為何,照片裡的他們周圍無不散發著朝氣,甚至影響到我。原來,當自己精神抖擻時,身邊的人也會跟著有活力起來的。
然而,面對老年一切終將老朽,終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或許從中年時期起便著手調整心態,比較不會覺得門檻過高。我們實在太常嘲笑頭髮愈來愈少、肚子愈來愈大、記憶愈來愈差、新陳代謝率愈來愈低的人了,以致當有一天,我們發現自己頭髮稀疏,再怎麼減肥,也回不到年輕時代的苗條,或是更常忘東忘西時,會感到惶惶不安。在《中年的意義》中,作者便以生物現象的角度切入,引領讀者認識向來令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中年。他認為,大自然有其法則,例如女性中年便停經,是身體的自然反應,主要是為了讓孩子能獲得妥善的照顧。或是,雖然記憶力更差了,但中年大腦中的化學物質,會讓人情緒穩定且擅於內省。中年,其實是人生最幸福美好的一段時間,你擁有的,是自己的想法。
但《中年的意義》的作者畢竟是生物學家,若你擔心生物學家這四個字聽起來有點距離感,那也可以參考《我是美女》的作者酒井順子的《人到中年,更是理直氣壯》。她認為,青春期與中年期可說是人生的南轅北轍,青春期是賀爾蒙分泌最盛、最迅速的階段,熬過這段不上不下的尷尬時期,便會邁向人生最美的成年期。反之,中年期則是賀爾蒙分泌急速下降,情緒受此影響,人雖易怒、焦躁,卻也是最沒有包袱的,心上有什麼不滿,立刻大大方方的傾瀉而出,人生能夠享有這放下身段的時期,活得更理直氣壯,是造物的憐憫。更何況,如果女性平均年齡近90歲,那屬於中年的女人,不正處於人生中間值,那不就是人們所謂的顛峰嗎?酒井順子的口氣總是刺耳的,但讀著讀著,又不得不佩服她將中年過度到老年的這段日子描繪得好貼切。中年時期,不必躁動,反而要更放得開,接著人生便來到老年,更可以卸下重擔,成為無拘無束、令人羨慕的老人了。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