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年度百大

【2014年度選書│簡體館】我們如何理解消亡族群的歷史?

  • 字級

美洲印第安人,在世人的眼中以兩個形象呈現,一個是與世無爭,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族群,另一個是無法節制的環境濫用者。後者形象先出現因過度獵捕,造成的巨獸猛瑪及其他大型動物的滅絕,而後是耗盡自然資源,導致整個國家的崩潰瑪雅王國,那麼,我們如何看待相互矛盾的存在呢?

21世紀的今日,對哥倫布與美洲大陸的敘述,不會再使用「發現」,通常改以「遇見」呈現東西半球文明的相遇。歐洲海權時代的展開,至今猶存極為龐大的史料,研究的學者得以從中檢視,也不斷地更新這段歷史的敘述角度。

相對地,因歷史材料的缺乏或者廣泛的學術爭議,讓我們對哥倫布時代的印地安人或者更早以前的族群與文化,顯得認識不深或為偏見所囿。

本職為記者的曼恩先生,因撰寫科學報導,開始接觸美洲早期文明歷史,在多次參與相關的研究專題、考古研究與學術會議後,對於哥倫布時代以前的美洲歷史,有著不同於一般人的認知,他先是期望專家們能對此發表著作,無奈事與願違,他發現他的兒子仍讀著與他一樣的教科書後,決定自己撰寫,對那些已被當代研究證據改寫的歷史敘述提出質疑。

這本書籍從三個部分著手,分別是印地安人的人口統計學、印地安人的起源,以及印地安人的生態學,這些是學界新見的焦點,他也想藉此呈現,目前研究資料最多,最受關注及最有趣的部分。

印地安人究竟有多少人?他們從哪裡來?他們做了甚麼事?每一個問題都足以引起廣泛的爭論。人口的數字多寡,關乎他們能創造出甚麼樣的文化與文明,也暗示著歐洲人的進入帶來怎樣的浩劫?或者更精確的說,帶入的疾病與細菌在美洲大陸這塊「處女地」引發的甚麼樣的後果。

第二部中,關於印地安人的起源問題,他介紹學界分歧的學術觀點以及可稱之為盲信的偏見,也點出了印地安人在文明進展上,創造玉米、文字歷法對世界文明的貢獻。第三部裡,作者回應『高貴的野蠻人』的形象問題,印地安人究竟是受制於自然,還是與當代人類一樣,有著改造自然環境的能力。

整部書有趣之處,是讓我們看見早期美洲文明不為人所知的一面,也呈現當代學術觀點的歧異,派閥之見的爭論與陰暗之處。

眾所皆知的,坊間的歷史敘述,經常以早期美洲文明,缺乏輪子一事,引為憾事,更甚而之,則以他們所創造的偉大工程技術,為其他星球文明所助之說。彷彿是要回應這些問題,近來的考古證據,出現了兩千多年前美洲早期住民,已使用輪子的證據。更令人沮喪的現實是,這些輪子,通常被當成玩具或者裝飾使用,未能推進文明。

對此,作者做出了解釋,不使用輪子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安第斯山區泥濘崎嶇,難以使用,有可能是當時美洲缺乏大型動物可以負重行進,或者很單純的,他們錯失了創新使用的可能性。

這件事並不稀奇,每一個文明的發展,都可能出現錯失的技術,比如在中國的鏵這種幫助快速犁田的器具,傳入歐洲前,歐洲用著效率極差的鐵片,就此過了數百年,反過來說,中國發明的火藥,一度也只是一種娛樂工具。有幸歐亞大陸的文明交流,推動了彼此新的進展,而孤懸海外的美洲大陸,則失去了這樣的機會。

閱畢此書,讀者可能會發現,美洲原住民的發展,與整個人類歷史的發展,並無多大程度的不同,他們擁有不下於當代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部族間有著爭奪領土、國家內有著搶奪王位的殺伐歷史,他們對其他部族的政治與軍事手段,與當代文明世界,所差無幾;他們面對歐洲人的到來,各有自身盤算,他們創建了驚人的工程與文明,卻也無力抵禦來自歐洲的疫疾。

對於不同種族歷史的神化與污名化,美洲大陸上至今從未消絕,對於已經消亡族群的歷史,我們是時候應該重新審視與對待。或者人們曾經以為印地安人的靜止停滯的歷史與歐亞大陸極為不同,而其實,在人類歷史的創造上,我們都相同。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他們為什麼上山?

    為了親近自然、尋找自我、保護物種,或是單純為了讓食物更好吃?上山的理由百百種,若你上山,又會是為了什麼呢?

    1336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他們為什麼上山?

為了親近自然、尋找自我、保護物種,或是單純為了讓食物更好吃?上山的理由百百種,若你上山,又會是為了什麼呢?

133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