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獨白
在無聲的世界裡,透過文字,她們起飛了。
作者:貝莉 / 2013-10-21 瀏覽次數(2672)
臺灣聽障女子籃球隊,這群認真的女孩們,在毫無任何外力下,自己完整了這本書,從插畫、推薦跟文字,一併完成,一間又一間的出版社投稿,某個下午,我看了她們的故事,思索了陣,跟總編提起了這本書。
這本書的故事很簡單,也許好萊塢電影常有這樣的情節:一盤散沙,想要有所作為,得不到要領,某天,來了一位恩威並重的教練,凝結了大家的力量,獲得了比賽的冠軍。
不過真實世界不是勵志喜劇,一群技術不精良的菜鳥,要去挑戰這世界級的奧運賽事,困難如何之大,特別她們天生有些與他人不同之處,身為聽障人士的她們,要學會基本紮實的籃球功夫,要比別人花上更多倍的時間,這些「非」國手,要在短短三個月內被推上國際舞台,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看了這本書,才知道打籃球的訓練過程有多痛苦。
為了要贏得比賽,她們身兼數職,白天要上班(或上課)晚上要練球,有時候因為表現不好,還曾經一路練習到晚上十一點多,氣到教練都自掌嘴巴了,卻還是搞不清楚該怎麼做?於是從一位教練、兩位教練,到最後動員三位教練,她們用各種方法讓這些聽障女子們了解籃球比賽規則跟訓練的方式,也因此大家決定從本來的最後一個月集訓,提前到兩個月。隨著集訓越來越密集,越來越多人想放棄,剩下的那些人,因為不想輸給自己,即便全身是傷,還是繼續努力著。
這九個人裡,有些人是真心喜歡籃球,有些是為了承諾,也有些越打越不開心,當始終無法突破困境時,原本開心的事情都變成痛苦,直到後來由他人提點,才重拾對籃球的熱情,好好面對自己。
整本書看下來,我真的很佩服她們,類屬於「聽人」的我,天生比她們擁有許多優勢,但她們所做的每件事都是我無法做到的。光是集訓時的「三大餐」耐力跑、練手感(左右上球、假動作運球上籃、帶球上籃、三分球……)還有與亞東男子籃球隊進行的防守跟攻防實際操練,光用看的就覺得頭痛,更別說隨之而來的運動傷害,憑文字敘述就覺得疼。
可是這些難關,她們都通過了,而且著實變強壯,就這樣一路挺進聽障奧運,雖然在人手跟實力懸殊下,碰了很多難關,但正如她們總教練鄧碧珍所說:「要對抗自己,而不是別人。」最後,在次次失敗後,最終的勝利,奠定著不想放棄籃球的夢,經過這些難關後,她們明白了自己選擇籃球的天命為何,並且延續對籃球的熱情,在啟聰學校成立了女子籃球隊,希望未來有越來越多喜歡籃球的新血加入。
在編這本書時,多數時間我跟聽障女子籃球隊都是用信件簡訊往來,其中有兩次碰面的機會,多半是雙方口談,她們讀我的唇語,或者是其中幾位中度聽障的朋友協助用手語溝通,或者用簡易的筆談。在這段時間裡,我們最常溝通的就是對於這本書的觀點。
身為聽人,我對初稿中有些簡單帶過的事情感到疑問,後來才發現,這些事情對她們來說是「理所當然」,譬如,戴著助聽器要怎麼比賽,這時她們才解釋,其實比賽時是不能戴助聽器的,我聽到覺得,那全聾的隊員不害怕死了?這時她們才跟我解釋,真正會害怕的反而是輕度聽障的朋友們,因為全聾的世界本來就聽不到聲音不會害怕,但輕度聽障的隊友,反而會比較仰賴助聽器,正因為這樣,中間也有好長的一段抗爭過程(這點書中有精彩的詳述)。
而且,在這樣的用汗水拚搏的過程中,主要在寫書過程中跟我最常聯絡,現在在啟聰學校當老師的10,同時在趕著碩士論文,學業、工作、練球三頭燒,想要離開球隊卻離不開,主要是教練要她把「態度」留下來。最晚加入,年紀最大的Pei,卻因為那份認真與努力,現在成為了台灣聽障女子籃球隊的隊長。八個人遇上「籃球」之後,原本的人生,都有了奇異地轉變。那種轉變,是連在編這本書的我,都深受感動的點滴。
這是一本文字簡單樸實的書,在修改的過程中,我跟聽障女籃們,一起創造出這本書,她們用最純真善良的心,奮力一搏,告訴我們,努力的過程不見得會得到最大勝利,可是,將會把自己帶領到一個更新更好,更與眾不同的自己。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