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厚心得
我的小革命:勇敢去做,絕不孤單
作者:阿潑 / 2011-02-24 瀏覽次數(3124)
坐在台上的其中一位主角,已不具媒體記者身分,他去年底自己掀起了一場「小革命」,在辭呈上批評媒體置入性行銷,並且在部落格撰文〈乘著噴射機離去〉,連續揭露政府置入性行銷;此舉捲動了公民團體的合作,迫使府院同聲支持,快速進行限制政府置入性行銷的修法。這個在《中國時報》有著十六年資歷的記者,留下的是一個自己的小革命,以及三本「我的小革命」出版記錄(第三本將於三月出版)。
這個人叫做黃哲斌,他說,兩年來在《中國時報》撰寫「我的小革命」專版的經驗,是促使他投入此一反對運動的重要動力,因為每一個小革命的主角,都讓他相信,「勇敢去做,絕不孤單」。
對許多人來說,黃哲斌的行動或許是天真傻勁,不過,《我的小革命》書中的每個受訪者,也都這麼不顧一切。黃哲斌個人的「小革命」像是對主流媒體的反擊,但也因為小革命的報導,讓讀者不至於對主流媒體失去信心。共同發想小革命的黃哲斌和何榮幸在座談中,口口聲聲說:「這是主流媒體的懺悔和贖罪。」
「小革命的實踐,也有必要回到體制內完成。」何榮幸一直堅持著需要為主流媒體守住一畝田,守住一份價值,這便是「我的小革命」系列在《中國時報》存在的意義。這幾位記者想要在日漸沈淪的媒體環境中,保護原該有的價值觀,這也是「小革命」執行者與被報導者互相引起共鳴的地方。
「發掘一個有趣且有意義的人物或故事,找出其中的小革命價值」,對他們來說挑戰和樂趣兼備,因為這些人既非政商名流,故事也不腥不羶,寫得生動有趣讓他們更有成就感。
黃哲斌說,他們報導小革命故事時,都會盡量突顯人物對象的平凡面,甚至強調他們的限制與挫折,避免商業媒體報導成功人士的誇大公式,但一千四百字的主故事仍顯不足,偶爾仍有略微簡化之虞,「這是我們自己經常反省檢討的。」
「有時你找到一個喜愛的故事,但因版性與格式的限制,仍不得不放棄,不免讓人遺憾,覺得自己能力不足。」黃哲斌舉例說,如一個辭掉工作的上班族茉莉小姐,她每個周末推著自行車到淡水海邊賣花的故事,或是幾個年輕人藉由創意,創立T恤品牌「彩虹來了」,都有小革命的浪漫的特質,但因利他性不夠明確,最後仍然只好割愛。
書展活動結束後,這些作者忙著為將送到台東社區的書簽名,他們在撰寫報導時幾乎在台灣走一圈,而這些收集起來的紀錄,將以書冊的形式繼續下鄉,鼓舞更多人,也鼓舞自己。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