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百大
【2010年度之最│書籍館】想像遊戲是小孩的生活。從一開始,《帽子》就導向孩子的遊戲裡
作者:寶妹 / 2010-12-14 瀏覽次數(8207)
以上是小編與同事分享學齡前適讀的圖畫書,同事常有的反應。
就在內部討論各類型年度之最前,小編耳邊突然響起上述話語。天啊!無法想像這群離童年已十分遙遠,又不懂得欣賞童書樂趣的大人,會如何選出這唯一的一本推薦書?相信曾與學齡前孩子共讀過的大人會發現,孩子和大人喜愛的圖畫書有極大差異。該如何讓同事瞭解學齡前孩子的閱讀方式,以及受小朋友青睞的故事,以便順利進入孩子的世界,成為小編的首要之務。
小編翻閱及複習先前參加「說故事課程」講義,整理其重點就是「學習以孩子的眼、孩子的耳,來讀圖、聽故事」。別忘了,抱在膝上聽故事的是一個字兒也不認得的小文盲啊。所以我們必須站在孩子的角度,以相同情況來閱讀圖畫書。首先,用眼睛讀圖──請試著只看圖不讀文字,若能猜出故事大概情節,就表示小朋友自己看圖也能看得懂;其次,用耳朵聽故事──請旁人唸圖畫書上的文字,若耳朵聽到的文字能在腦海中形成一幅幅圖像,即表示這是容易瞭解的文章;再者,看圖文是否一致──圖文一致才能讓孩子理解故事。別小看這三個簡單動作,若能做到,必可使孩子沈浸其中。
除此之外,當圖畫書內容呈現或隱含小孩的特質──像是孩子的心理情緒:如捨不得丟掉自己臭臭的被子,或外出遊玩時,必早早起床催促大人出門;像是孩子的行為:如吃飯時玩食物,把東西灑到地上,或想幫大人做事,卻總愈幫愈忙──必會吸引孩子,孩子也會從故事裡看見自己。
在眾多圖畫書,在同事試著以孩子的眼、孩子的耳,來讀圖、聽故事、感覺故事,《帽子》雀屏中選──2010學齡前童書年度之最。
《帽子》之所以脫穎而出,在於其圖文簡單順暢一致,且故事內容掌握多種孩子的自然本性──看見喜愛的東西,不管是不是屬於自己的,總會摸摸它、抱抱它,甚至想佔為己有;對所喜歡的物件,會不知不覺發揮想像力為其創造故事;運用想像力做角色轉換。
但,故事的主人畢竟是孩子,孩子聽《帽子》時的臉蛋和反應才是最為重要的!
《帽子》透過情境,以孩子熟悉的遊戲語言,讓孩子從故事開頭就很直覺地進入故事,變身為主角。對孩子來說,這是個天馬行空的故事。一開始即帶著驚喜地眼神看圖聽故事,彷彿已是帽子的主人,愉快地想像帽子的各種可能性:「好好玩,用帽子變魔術;啊!用帽子捉老鼠,哈哈,我要用帽子打蟑螂;哇,大大的帽子卡住鱷魚的嘴巴。」而後透過圖像,巧妙地讓孩子在心裡轉換角色──失去帽子的人,還會略帶煩惱地說:「用臭臭的垃圾桶變魔術(手捏鼻子說);沒有拿帽子捉老鼠,老鼠把生日蛋糕搬走了;沒有帽子卡住鱷魚嘴巴,鱷魚把我吃掉了,怕怕。」隨著故事進展,小朋友身歷其境地感受擁有帽子、失去帽子的情緒起落,或者只是單純地覺得帽子好好玩,邊看邊笑享受其中,因為這只是個遊戲啊。
孩子的反應不論是歡欣雀躍,或開始自吹自擂吹噓帽子可如何如何,或是感受難過、憂傷,這些都是小孩的寫照。這對孩子來說,沒有任何矛盾。《帽子》的確能與小孩的世界相通。
《帽子》的表現方式讓孩子自然而然地跟著故事走,和書中主角一起思考,思考中觸及孩子擅長的想像遊戲,並從想像遊戲中發展出同理心,理解他人感受。
或許有人因此覺得《帽子》的教育意識過重而產生質疑。有這樣的想法是值得欣喜地,這表示我們不再以功能性做為購買童書的第一選擇。但若真以此定位《帽子》,似乎仍未跳脫成人的思考框架。從孩子聽故事的反應中可得知,孩子聽故事並不像大人這般理性,會將自己與書中人物切割開來,他們往往是感性大於理性,容易與書中主角合而為一。
同樣一個故事,孩子想的常常和大人不一樣──對大人來說只是個故事;對小孩而言卻是看見自己。
當我們愈懂得從孩子的角度閱讀圖畫書,我們就愈貼近孩子單純的心靈。再回過頭來閱讀《帽子》,就能慢慢地體會箇中趣味,也才發現《帽子》所描繪的,只不過是每個愛說故事的孩子每天都會有的想像遊戲,而這些全來自孩子的內心,不需要引導,不需要人教。
「寶妹姨姨,我的帽子變成臉盆,可以洗臉哦;我想到了,這是小王子畫的畫,這不是帽子是蛇吞象,呵呵;帽子變~變~變成聚寶盆,我的玩具都在裡面玩遊戲。」一頂看似無聊的帽子,因孩子的童言童語、胡思亂想,變成一個個有畫面、有情節的故事。
和小朋友共讀最讓人開心的,莫過於此!
《帽子》讓孩子享受想像的樂趣。這對大人來說或許微不足道,對孩子卻是美妙的體驗。當孩子說:「寶妹姨姨,我跟妳說,帽子可以......。」我知道,又有好玩的故事了。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