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獨厚心得

奮不顧身拼湊自己的形狀,卻忽略寂寞是最大的盲點。

  • 字級

雖然血腥暴力是《人魚之歌》的一大賣點,故事裡各種歐洲種中古世紀刑具輪番上陣,各種殘殺或虐屍的手法讓人目不瑕己(或者膽顫心驚),但其實書裡的暴力場面並未給我太大震撼。可能一來本書寫成於十五年前,十五年的時空距離,著實有可能讓當年的前衛悖德成了今日的見怪不怪;又或者是該怪自己讓好萊塢電影(或者是光怪陸離的社會新聞版面)養大了胃口,就算是血肉模糊的場面橫在眼前都未必有感覺,更何況是文字。

但即便如此,閱讀此書的過程還是讓我數度暫時闔上書頁。比起殺人的血腥場面,更令人不忍卒睹的是書裡主角們自我剖析的血淋淋。

《人魚之歌》描述英國發生四起慘絕人寰的虐殺案,警方研判是連續殺手所為。於是請來了擅長犯罪心理側寫的分析專家東尼.希爾,並派出優秀的女督察卡蘿與其合作,希望能藉此得到破案的蛛絲馬跡。兩人一步步藉由分析犯罪手法、各種現場遺留的證物及線索,努力拼湊出兇嫌的背景、心態與動機的同時,卻也深陷自身心理缺陷的泥沼而不自覺,讓案情愈發撲朔迷離,自曝於危險中而不自知......

對我來說,比起鉅細靡遺的犯案過程描寫,警方與兇嫌間的心理對戰,才是書中最精采卻也最令人不安的部份。在這個故事裡,沒有傳統警探故事的正邪二分法,人人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分析專家東尼.希爾對女性有障礙,礙於身份又無法求助專業心理諮商,於是將性愛電話當成另類心理療法卻沉溺其中無法自拔。督察卡蘿對東尼有莫名好感,卻因不願危及專業關係而努力壓抑。

表面上看來這些不過是尋常情緒,但當面對一個兇殘變態的殺手,並且逐步分析對方的心理缺陷時,兩相對比,不免發現所謂正常與不正常的分界,頓時顯得模糊。讀到最後會發現,書裡的主角,無論正反,其實都在用各種不同的方法替即將崩解的自我尋求定位,但卻都忽略「寂寞」是他們最大的盲點,讓他們逐漸走向程度或輕或重的偏差。於是當讀到最後一頁,記憶深刻的並不是血肉模糊的場面,而是感到一股巨大的寂寞,隨時有可能遮蔽我們的雙眼,帶我們走向未知。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2024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公布!帶你認識4本最新得獎作品

恭喜《鱷眼晨曦》獲小說獎;《失敗者回憶錄》獲非小說獎;《明天,我會去到什麼地方?》、《斯文豪與福爾摩沙的奇幻動物》獲兒童及青少年獎。還有更多入圍及得獎作品,請見台北國際書展官方社群網站

199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