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厚心得
如此抒情,如此詩意,最貼近現代生活的手帖記事《手帖:南朝歲月》
作者:M87 / 2010-10-21 瀏覽次數(3793)
最近,拜讀了蔣勳老師的新作《手帖:南朝歲月》,我始重新認識「帖」的意義。原來,「帖」不僅意指「書法」,在文學史上,「帖」是文人之間問候平安的書信手札,少了文辭的修飾,沒有格律的嚴謹規範,「帖」的文體簡潔輕盈,書寫法則就如同現代人使用手機簡訊一般精簡直白,自由隨性。離開書法的意義範疇,我才發現,賞帖不再是一件乏味的事;而讀帖,原來可以如此抒情,如此詩意,如此地貼近日常生活。
《手帖:南朝歲月》一書分三部分,第一輯談陸機的《平復帖》,第二、三輯則介紹王羲之的《萬歲通天帖》和《十七帖》。蔣勳老師除了引領讀者賞析手帖的書墨之美,更以其細膩的美學思維,透過《世說新語》、《晉書》等典籍和諸素帖交互釋讀,逐一揭示各手帖中所蘊藏的豐沛文思,悠悠回溯至1700百年前的南朝時代,仰望南朝文人的瀟灑氣韻,悵懷南朝歲月的孤落凋零。
除了藉由閱讀手帖所記載的人物及其事蹟,我們得以一種抒情的方式遙想南朝的故事,經由咀嚼手帖獨樹一幟的文體,我們細細領略了南朝文字的淡雅底蘊。
在《手帖:南朝歲月》一書中,我格外喜歡《初月帖》一篇:「初月十二日,山陰羲之報。近欲遣此書,濟行無人,不辨遣信。昨至此,且得去月十六日書。雖遠為慰,過囑,卿佳不?吾諸患,殊劣殊劣。方陟道憂悴,力不具。羲之報」(註1)在顛沛流離的時局,相隔兩地的人們,僅能透過書信的方式互報平安,王羲之簡單的向友人問候:「卿佳不?」(你好嗎?)隨後又自抒:「吾諸患,殊劣殊劣。」(我太多憂患,真不好!真不好!)寥寥幾句平凡的話語,在那個無所依憑的年代裡,映襯出最真切的情感。而這首帖子,更令蔣勳聯想到小津安二郎的電影,那些一幕幕平淡無味的影像,就如同一篇篇隨手記錄生活的手帖,表達出一種「情深到了若有若無」的人生境界,心繫,但不執著,以雍容曠達的姿態看待情義,面對生命。
飽滿精簡的文字,構築手帖獨特的詩意之美,雲淡風輕的情懷,充盈手帖空靈明淨的氣韻之美,兩者加之,令人賞帖,醉情神往,讀帖,心馳迴盪。《手帖:南朝歲月》一書,讓我真正領略手帖的精髓和神采。
------------------------------
(註1)【譯文】正月十二日,王羲之在浙江山陰回信。這封信寫好,要託人帶去。卻沒有人來往,信送不出去。昨天才到山陰,收到你上個月十六日的信。離別這麼遠,收到信,覺得安慰。太過牽掛了。你好嗎?我太多憂患,真不好!真不好!行旅道中,憂愁,心力交瘁。不寫了。羲之報告。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