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厚心得
蜜蜂消失後的世界,或許你我都得拿著雞毛撢子,毫無效率的替花傳粉,才有餐桌上的食物可吃。
作者:DL / 2010-01-21 瀏覽次數(6958)
如果蜜蜂真的消失了,我們的世界會有什麼變化?以上,只是其中一景。許多論及生物多樣性的書籍,總會提上這句愛因斯坦的名言:「蜜蜂消失,人類只能再活四年。」有一說愛因斯坦其實並沒講過這句話,不過說到底,如果不涉及自身,我們真的很關心有哪些動物消失了嗎?對大多數被鋼筋水泥包圍的都市人而言,猛瑪象跟信天翁,究竟有多大差別?
相較之下,蜜蜂受到的關注可能可以稍微多一些。小時候學過基本生物知識,我們知道蜜蜂是相當重要的傳粉媒介;同時蜜蜂也是社會性極強的生物,分工細,每一個蜂巢都是一個小社群。不過我們可能不太清楚這些基本生物屬性的背後,可以附加多龐大的商業機制;以及在這「蜜蜂生意」裡,「人」扮演的角色。
打從清教徒到美國拓荒開始,除了種子,他們沒忘了向祖國訂購一箱箱蜜蜂,幫助傳粉。只是美國農業朝向大規模單一作物發展,負責傳粉的蜜蜂,工作也開始「現代化」:為了有效利用,透過仲介聯繫,幾百億隻蜜蜂被卡車載著隨花季遷徙;為了產生更多蜜蜂,強迫蜂后吃大量人工配製的營養品;基於商業篩選,蜂農引進產蜜量高或是比較不具攻擊性的蜜蜂,同種交配。
在這現代化蜜蜂生意蓬勃發展了近一個世紀後,有一天一個蜂農發現,他的蜜蜂不見了。
2006年年底開始,蜜蜂大量的消失、死亡,在美國,以及全球幾個大規模農業區,都引起了相當程度的重視,《蜜蜂消失後的世界:蜜蜂神祕失蹤的全球危機大調查》就是針對蜜蜂消失所做的一連串追蹤調查。書中訪談對象遍及蜂農、果農、生態專家等,各有看法主張:長時間遷徙舟車勞頓、蜜蜂長一時間食用同一種花粉、同種交配,都有可能造成蜜蜂無法獲得足夠養分,或抵抗力變弱;幼蜂無法順利成長、雄蜂無法負擔起保衛蜂巢任務,甚至可能因為體力智力變弱,外出採蜜的蜜蜂根本回不了家。再加上基因改造作物、基地台電磁波、氣候變遷、生質能源、寄生蟲、傳染病……書中羅列蜜蜂習性與訪查結果,一則一則事件、一項一項相關專業人士說法,只是直到書末,仍然無法確知蜜蜂消失的真正原因。
我們真的很關心蜜蜂消失嗎?不盡然。蜂農、政府關心的其實是背後利潤商機,以及可能衍生的經濟問題。一般人呢,沒有蜜蜂,桌上少的可不只是蜂蜜,說不定連牛排都沒得吃了。令人心驚的是必須用這樣切身相關的例子,才能真正讓人體會到生物多樣性重要,以及生物鏈的環環相扣。
更可怕的是,如果蜜蜂吃下肚的每一口食物是如此問題重重,蜜蜂生活的環境,離我們其實並沒有多遠。
蜜蜂消失後的世界,或許你我都得拿著雞毛撢子,毫無效率的替花傳粉,才有餐桌上的食物可吃。
也或許,我們並不用擔心自己得擔心這個問題。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