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獨厚心得

閱讀《長路》,是一個「哇嗚」;關於感動的沉積,關於人心的思索。

  • 字級

文/達利

讀完《長路》,最讓達利心頭一緊的,居然是「哇嗚」這個詞。

如果你讀過《長路》,可能會覺得達利的這個感想很奇怪;如果你還沒讀過《長路》、但對這本書的宣傳文案有點印象的話,可能也會覺得如此感想莫名其妙。因為《長路》這個故事的背景設定,是一個因不知名災難而產生巨大變化的世界,天光黯淡、嚴冬將至,一對父子在廢墟之間踽踽行走,朝南方海岸前進,希望在那裡尋得一線生機。

從某個角度讀來,《長路》是一篇關於末日的寓言,敘述在文明毀滅的時代,這對父子如何在險惡的環境中生存:沒有其他人可以信任(人人都會因為想要生存而傷害別人),也沒有力量協助其他人(所有的力量都只能用在讓自己活下去這件事情上頭),道德的抗爭、人性的衝突,許多章節驚心動魄,許多段落發人深省。從另一個角度讀來,《長路》是一篇描述父子親情的故事,記錄這對父子如何在孤獨的旅途中一方面相互扶持,一方面勉力前進。一個是沒見過世界原來美好模樣的新生命,一個是疲憊掙扎求生的老軀殼,彼此提供給對方希望與在現實中行走的力量,許多橋段讀來令人惻然,許多對話讀來令人鼻酸。或者,再從另一個角度閱讀,《長路》彷彿是一首長詩,作者戈馬克?麥卡鍚的用字優美、自成韻律,幾乎每一頁都能讀到意味悠長的句子,或者精準得像利刃一般的比喻。

但為什麼「哇嗚」這個平凡的狀聲詞,在本書中讀來特別不同?

「哇嗚」一詞,在書中只出現過兩回,都是孩子發出的讚嘆。第一回出現在第 43 頁,父親和孩子在高地樹林中跋涉,黑暗中聽見一條河;他們花了一整天走到河邊,發現:「……他倆嗅聞到水,也知覺水挾的寒涼;濡溼的鵝卵石鋪散河岸。他靜立著注視孩子;哇嗚!孩子發出呼聲,目不轉睛望著瀑布。」第二回則出現在第 143 頁,父親和孩子在餓了一陣子後,意外地在一戶人去樓空的房子裡,發現儲藏食物的密窖,原來已經認為自己大限將至的心情,也因此升起了新的希望;父親在準備食物時,孩子起身如廁:「……孩子走過,髮絲因汗糾結;這是什麼?他說。/咖啡,火腿,餅乾。/哇嗚,孩子說。」

兩回「哇嗚」,第一次為的是遇見自然的壯觀,也可趁機補充飲水、滌淨髒污時所發出的讚嘆,第二次是終於覓得食物,雖然簡陋,卻是重新擁有希望時的欣喜。如此的世局,生存的願望其實很卑微、很渺小、很本能,但卻也很實際。孩子兩回「哇嗚」,都在平時或許不見得會多麼感動的場景當中,但在《長路》當中,這個小小的感嘆聲,卻填塞了許多情緒:從最簡單當下的滿足,到模糊遙遠的希冀。

然後,達利發現,除了末世、親情以及詩意等等幾種角度之外,《長路》其實還有另一種寓意:孩子看著父親如何堅毅地生存,跟著父親認識這個世界,學習父親賴以求生、不見得完全符合道德判準的價值觀,也試著在這種價值觀與自己天真、熱心、樂於助人的天性之間取得平衡。事實上,這對父子行走的長路,正是人生的縮影:有經驗的年長智者帶領著年幼的心靈向前行去,發現、學習所有良善的與不公義的,然後,或許走到某個段落,年幼者就得開始自己摸索前進,甚或帶領更年幼的生命,繼續行走。

在《長路》故事開始沒多久時,父親憶起自己年幼時的往事,有這麼一段句子:「……這是孩提時代的完美記憶,這一天,形塑了日後的每一天。」是的。我們都跟著引領者見識世界的不同面向、學習生活的方法,在許多時候,發出我們小小的「哇嗚」;《長路》提醒我們:這些感動與知識的積累,正是形塑往後人生的重要元素。

其實,閱讀《長路》,也是一個「哇嗚」;關於感動的沉積,也關於人心的思索。

路仍在眼前開展;無論如何,時間都會把我們推著向前行進。關於《長路》的種種,在結束閱讀之後,仍會在人生裡一一體現。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冤案如何產生?誰又該為冤案負責?從五本小說、社會論述看司法錯判的痛

有冤案,就代表「真正的壞人」沒有受到制裁,小說中的冤案有平反的可能,那現實中的呢?看五篇相關文章更了解冤罪議題。

299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