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獨厚心得

善用生命的時間學,讓幸福持續不斷!

  • 字級

幸福感從何而來?《不斷幸福論》的作者柯萊恩告訴我們:幸福毋須外求,只要善用大腦,就能找到幸福之道。而這一次,柯萊恩的新作《生命的時間學》則是從時間層面切入,教我們以科學而有效的方式改變大腦對時間的感受──讓歡樂的時光不再匆促流逝,在忙碌的時間壓力下從容自得。

一天廿四小時、一小時六十分鐘、一分鐘六十秒……身處現代社會的我們已經習慣按照時鐘(計時器)的指示安排生活計畫,精密程度甚至分秒,但事實上,人類本身並沒有一套精準至分秒的「時間感官」,不過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得以自由地形塑時間,於是,我們會覺得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但同樣的時間,不愉快的時刻就顯得漫長難耐,這都是我們的大腦對於時間感知的不同所造成的差異。

而除了公定的標準時間,人體也各自有一套內在時間,有些人的生理時鐘(這可不是精準的計時器),就是比一般朝九晚五提早或延遲,因此,如何觀察自己的內在時間,並與現實公定的標準時間協調,做出妥善的安排,就是以科學為本的「時間管理」第一步。

柯萊恩在《生命的時間學》旁徵博引地闡釋,當我們了解時間的文化性與時間感形成的原因,我們可以改變大腦解釋時間的習慣,也可以順應大腦的習性調整造成現代人大嘆「沒時間」的生活習慣。由於我們已經把「只有填滿的時光才是好時光」的想法內化到大腦的最深處,因此,浪費時間已經變成一種糟糕的罪惡,當我們不知不覺地將時間塞滿,就已經在無意中造成「缺少時間」基本要素。

此外,當我們真正需要花時間處理事情時,不專心、壓力與提不起興趣更是我們無法好好利用時間的三大原因,而其中更是以「不專心」為惡最甚。一心多用絕對是虛度光陰最有效的方式,當一個人嘗試同時完成兩件簡單的工作,其工作能力就會急速下滑,當我們開始做新的事情時,注意力必然會先四處遊蕩一番,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達到多數工作要求的專注度。

時間無所不在,時間是生命不可或缺的材料,但我們無法直接感受「時間」,而是透過時間之外的事物動態去體會「時間」,也許是日升月落、風吹草動,即使在一片黑暗封閉的環境裡,透過身體的呼吸、動作,我們從中體會時光的流逝。若是想創造更豐富的生命記憶,在每一個美好的當下專注用心(腦),讓感受更深刻,就能讓歲月更有價值。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2023春節特企│給過年吃太多的你,制定減重計畫請多多參考

連續大吃大喝好幾天,擔心體重破表嗎?假期快要結束,要收的不只心,還有腰間的溢出的肉,你可以參考這些運動和飲食靈感,或者就愛上這個過年後全新的自己吧

137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