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厚心得
九歲,被迫學會親手結束一個個生命,到底這是怎樣的人生?
作者:克極 / 2008-06-12 瀏覽次數(1899)
林?簡森的父親經營養殖場,在一九三○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剛過去,父親為了脫離貧困,決定成立〈屠宰屋〉自己宰殺火雞,直接賣給節慶的顧客,賺更多的錢。由於全家總動員,11歲的哥哥與9歲的林,都參與宰殺火雞這種「大人幹的活」。〈屠宰屋〉的宰殺只能說是一種進階技巧,在林六、七歲時,父親便教導他如何宰殺殘病年幼的火雞,對「宰殺」這任務,林始終無法釋懷,在宰殺時心中總是冉起一股無法平息的悲憫,讓他沉重不安,隨著年紀的成長,父親所交付的任務也越重,直到十歲那年發生一件事,讓他深深體會到「殺生」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但是年幼的他無法逃避與拒絕,直到成人離家…。
面對這段殘酷的童年經歷,林透過佛法轉化而獲得重生,正如他所言:「我之所以進入這些地帶,並不是為了回味裡面的憂傷或憐憫,而是在那裡,我們看到了即使在最荒蕪的地方,愛與美仍然能夠扎根。」這段經歷並未讓林對生命卻步,因為佛法而讓他更能體會到生命的甘甜,也發現生命不是那麼孤獨。
這本書裡的故事,跨越六十多年的時空,故事多為作者日常生活的親身體驗,真誠感人。例如在〈生死鐵砲〉這簡單的故事中,林的鄰居買了頂質地很好的帽子,打算在炎熱的夏天遮陽,但因為一對家雀在帽子裡築了巢,那頂帽子買來後就原位不動的掛在車庫裡,鄰居為了能讓家雀方便進出餵食幼鳥,還將紗窗拿掉。另一個剛搬來的新鄰居,年輕的先生身著獵裝,拿著一把配有望眼鏡的來福槍,對著山坡地射擊,在鍛鍊身手。一邊是為了保護家雀而犧牲帽子,一邊是拿著槍在做著獵殺的夢,兩個情境如此強烈對比。
在〈小鹿之死〉面對幼小遭車禍斷了脊椎的小鹿,看著傷重的小小身體,用盡一切殘存的力量試著站起不斷掙扎,而母鹿在不遠的地方來回踱步著。是要任憑牠傷重而亡?還是要幫牠解脫?面對生死兩難,只能讓獵人結束這一切痛苦。所有的故事作者並沒有任何批判,只是在細細的素描周遭環境及人事物的互動,讓你在閱讀中,不斷的停下來深思這生死命題。
一本交錯穿梭時空的故事,道出人心最深處的溫暖力量,一個個穿透人心的經歷,讓你我反視是否瞭解自己的的所做所為,而我們自己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