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厚心得
如何傾聽動物心語?可不光只是用耳朵!
作者:賽恩斯 / 2006-09-14 瀏覽次數(3097)
「我用雙手捂住我的耳朵,閉上我的眼睛,身體往前躬直到我的額頭貼在草地上為止。草地濕濕涼涼的,很舒服。」
當然我們看到的是文字,但是透過文字,我們感受到的是故事主角眼中所見世界的圖像,一個又一個片斷的畫面推演著事件的進展與環境的變化,而呼應到《傾聽動物心語》作者本身從自閉症背景的親身經驗出發,並在書中提出自閉症患者的「圖像思考」,更能夠貼近觀察動物內在世界,這樣的主張,確實很值得讓人一探究竟。
以史金納為主的行為學派,認為不應該臆測人或動物的腦子裡在想什麼,因為智慧、情緒、動機是無法測量的,但行為卻可以評估,而根據這樣的理論,只有環境是才是最重要,只要用環境中的正面或負面強化作用,就能形塑動物的行為。但《傾聽動物心語》作者天寶.葛蘭汀則認為環境固然重要,但更不能忽視大腦的影響性。
由於人類與動物的生理構造不同,二者感知的世界也有很大的差別,以視覺而言,人類與動物在視力、視角與對顏色的感受度就有很大的差異:同樣的東西,狗必須站得比人近才看得到;大部分的動物,都有廣角視野;動物對於明暗對比的感受比人類敏銳。天寶.葛蘭汀從自己的經歷結合三十年鑽研動物行為的研究提出:一般人在生活中對習慣的事物,經常會有「視而不見」的情形,而造成這種看不到或感覺不到細節的原因,是因為大腦上半部的額葉阻礙,動物或自閉症患者的額葉,由於比較小或是沒有正常發揮功能,因此讓動物和自閉症患者會更注意到環境的細節,這種額葉與大腦的關係,使自閉症患者的思考方式較接近動物,不會視而不見,見林不見樹。
《傾聽動物心語》當然是一本探索動物行為的書籍,藉著了解動物行為,我們可以試著學習跟動物「交談」,一般人也許不一定經常有機會接觸到大自然界的野生動物,但是由於人類的需求,我們可能在家豢養寵物,或者以人工飼育大量動物滿足我們食用的需求,如果不是人類飼養這些動物,牠們也許根本不會存在,作者認為「我們把這些動物帶到這個世界,就要對牠們負責」,當我們愈能夠了解動物的需求,也就能降低牠們生活中的壓力,無論牠們的生命是長是短……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