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陳德政影像留聲機

【♫|影像留聲機】陳德政:用力地舞舞舞──《紐約哈哈哈》

  • 字級


在我們跟著這部可愛的喜劇片哈哈哈以前,先來幾個關鍵字提示:普魯斯特維吉尼亞吳爾芙Serge Gainsbourg週六夜現場Ray-Ban太陽眼鏡、Triumph老爺摩托車、Eames骨董椅。

對了,還有花神咖啡館──不是那部電影,是佇立在巴黎街頭的那家咖啡廳

紐約哈哈哈 DVD(Frances Ha)

紐約哈哈哈 DVD(Frances Ha)

以上,是《紐約哈哈哈》主角們談論到的東西、他們的喜好或嗜好,以及鏡頭帶到的街景。將這些時髦的藝文、流行文化關鍵字拼在一起,你大致可以得出某一種生活輪廓,甚至人生的行進軌跡:20多歲的大學畢業生似有若無地「進入社會」,做自己喜歡(但收入微薄)的工作;他們以最少的金錢支出去累積文化資本,好營造經濟上可能還不屬於自己的中產階級生活情調。

其實,《紐約哈哈哈》有個更精確的年齡設定──27歲,那青年以上、大人未滿的尷尬年紀。

27歲還挺老的。」這是劇中人Benji開的玩笑。仔細想,這也許不是玩笑,而是關於事實的提醒。27歲真的還挺老的,除非你是Rocker,享有加入那神祕俱樂部的資格,能在某個奇幻的空間與魔鬼共舞,否則對於多數人來說,27是個美麗又殘酷的數字,而且殘酷的成分居多。

活到這個階段,各方壓力逼近,從前給自己定下的目標一項接著一項往後順延。工作、情感、人際關係同時走到了岔路口,左邊那條路名叫「真相」,右邊那條則是「現實」,它們都不是成功大道。

看看我們的女主角Frances就知道了。她個性焦慮,是個笨手笨腳的舞者,處理事情總是拖泥帶水又衰運纏身,與生具備把場面弄僵的天賦,往往在最糟糕的情境下脫口說出最不合時宜的話語,做出差勁的判斷隨後匆忙逃離現場,像一尾魯莽的小蛇(對,魯蛇的意思)。

Frances不僅有社交障礙,與男友分手後還染上感情疏離症(Benji最愛嘲笑她undateable),窮到不行而且愛做白日夢,照理說,如此難相處的冷場王,應該是顧人怨比賽的常勝軍。

實情剛好相反,朋友們都愛她、關心她、包容她,因為Frances是個本質那麼善良的女孩。她其實很體貼,只是不善表達;從不志得意滿,對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自由自在地在自己的異想世界裡用龜速蕩遊。

誰說青春一定要壯遊呢?用龜速蕩遊也很愜意啊。


環顧我們身邊,至少都有一名Frances這樣的朋友,在乎你更勝於自己的情人(當然,她的情人就會比較辛苦),陪你在人生的地圖上迷路,然後一起再找到路。

《紐約哈哈哈》的劇本是由導演Noah Baumbach 與女主角Greta Gerwig所合寫,我們不曉得Greta私底下是否是銀幕上呈現的那個樣子,但她稚氣未脫的外型與天真爛漫的舉止,真把Frances這角色詮釋得很到位。片中不乏自傳式的情節,譬如Frances的故鄉沙加緬度是Greta真實的故鄉,而Frances的父母則由Greta的親生父母飾演。

四百擊 (紀念版) DVD(THE 400 BLOWS)

四百擊 (紀念版) DVD(THE 400 BLOWS)

美學上,導演刻意將電影拍成黑白片,替畫面灑上一層霧狀的顆粒,創造出懷舊的距離感(有人說這是向伍迪艾倫的《曼哈頓》致敬)。某種我們共同經歷過(或即將經歷的)20多歲懵懵懂懂的樣態,逐漸在記憶中重塑,成型。

配樂除了滾石、保羅麥卡尼、Hot ChocolateT. Rex這些來自英國的老搖滾歌曲,也大量引用法國新浪潮電影的配樂,如楚浮的《美女如我》《婚姻生活》,及高達的《輕蔑》都成了音樂資料庫。

Noah Baumbach真是楚浮的粉絲,不只音樂,還偷渡了其他元素:Frances搬進中國城的那間酷公寓,牆上貼著楚浮電影《零用錢》的海報;她和Benji一邊在家吃著中餐館外送一邊看的電影,則是《四百擊》


這類林林總總的文藝細節,或許會讓《紐約哈哈哈》被歸類成所謂的Hipster電影。但我感覺,那些只是劇情的調味料,這部電影真正的核心是Frances和她最好的朋友Sophie之間的友情,那帶點良性競爭心態,可以綿長一輩子的純粹友情。

You love them and they know it, and they love you and you know it.
That is your person in this life.

這是兩人鬧翻時,Frances在一場晚宴後喃喃說出的獨白。Sophie雖然不在現場,似乎卻在Frances描述的那個Secret World / Other Dimensions裡頭聽見了。片尾兩人重修舊好,Frances搬入新的公寓,打起精神振作起來,忽然記起了自己是誰,以及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

她會一路過關斬將,聽著大衛鮑伊的〈Modern Love〉在紐約街頭奔跑、大笑、跳躍與旋轉。她會一直用力地舞舞舞,27歲原來一點都不老。

大衛鮑伊〈Modern Love〉



在遠方相遇
在遠方相遇


陳德政
寫字的人,聽些音樂,看些電影,讀點書,走過幾個地方。有個部落格叫「音速青春」,有本書叫
《給所有明日的聚會》,最新作品為《在遠方相遇》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返校前,返校後,幫助你更了解故事背景的四篇文章

    「真促會」理事長黃長玲:「我們能否做到,不去美化也不只是指責,盡可能對那個時代公平?」你知道台灣戒嚴時期的書籍,譯者不詳的書占了四成嗎?《無法送達的遺書》如何將九個差一點被遺忘的故事重現?同樣刻劃1960年代中學生活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告訴我們什麼?一起閱讀四篇讓你更了解台灣戒嚴時代樣貌的文章。

    6250 1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返校前,返校後,幫助你更了解故事背景的四篇文章

「真促會」理事長黃長玲:「我們能否做到,不去美化也不只是指責,盡可能對那個時代公平?」你知道台灣戒嚴時期的書籍,譯者不詳的書占了四成嗎?《無法送達的遺書》如何將九個差一點被遺忘的故事重現?同樣刻劃1960年代中學生活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告訴我們什麼?一起閱讀四篇讓你更了解台灣戒嚴時代樣貌的文章。

625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