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百大暢銷榜

【2009年度暢銷作家】華文Top13:吳清忠

  • 字級


吳清忠
(圖/吳清忠提供)

人體復原工程:人體使用手冊2
人體復原工程:人體使用手冊2
《人體使用手冊》和《人體復原工程》兩個書名,分別傳達了我對中醫的兩個重要觀點,即「疾病,是自已對人體的錯誤使用方法所造成」,以及「身體在復原過程中會出現不適和異常,重點不在消除異常,而在提升身體復原的能力」。

由於我曾經撰寫機器人的使用手冊,因此非常熟悉使用手冊的結構。我初次閱讀《黃帝內經》時,發現該書結構和我熟悉的使用手冊極相似,因此才會以「使用手冊」的概念來寫作。

▇疾病或是復原?別讓西醫誤判

《人體使用手冊》和《黃帝內經》一樣,都想傳達「學習中醫,要學習從人體設計者的視角來觀察和理解人體」,不同的性格造就不同的行為,所以想要健康,就要找出引起疾病的行為和性格,改正後就能朝向健康的方向發展。

人體使用手冊
人體使用手冊
這種觀念和西醫有很大的差異,現代醫學是從疾病的症狀往人體內部找原因,這是從「使用者視角」而不是從「設計者視角」來觀察人體,也因此無法指出健康的方向。

《人體復原工程》則傳達中醫的另一概念:身體在康復過程中,出現的不適和異常,是否常被醫生誤判為疾病?這些誤判會不會干擾復原的過程,而創造出新問題?這類型誤診的機率,粗略判斷超過50%。要降低醫療成本的費用支出,就要把那些身體修復的症狀重新定義,然後把它從疾病領域排除。

例如人們皮膚受傷之後,傷口會出現紅腫、發癢、結疤等,這些皮膚異常的現象都會造成不適,但經驗告訴我們,那是康復過程的必然現象,同樣的情形應該也會出現在體內的損傷。在這些修復的過程裡,應該多休息讓身體復原,而不是浪費醫療資源,這才是現在醫學體系需要改進之處。

因此當身體出現不適或異常,不要立即認定自已生病了,應該試著思考:身體到底在做什麼?進而有機會思考:是什麼「行為」引起身體的警訊?

中醫云「治病不治症」。身體的不適和異常是「症」,醫師必需根據這些症狀判斷原因。中醫處方的主要目的,乃是提升身體的血氣能量,調和五臟六腑,使身體有機會快速修復損傷;重點並不在消除異常,而在提升身體復原的能力。

▇想避免疾病?先改變行為和性格

現在很多病是人類自己創造的,許多新疾病在古代文獻裡都沒有提到。比方說狂牛症,古代沒有人拿牛身上的部位當做牛飼料,當然也就不會創造出讓人感染狂牛症的變性蛋白,中、西醫都對此束手無策。

回頭看到中醫的概念,它是一種追根究柢的過程,你要觀察疾病的症狀,從五臟六腑找到生病源頭,再從這些疾病去推測是哪些行為創造這些疾病。所以人會生病,最終的根源一定是行為,而你的行為又是性格所造成;因此你必須改變性格和行為,你的症狀才會改變和消失。

再以愛滋病為例,愛滋帶原者都有六到八年的潛伏期,為什麼會有潛伏期呢?有種可能性是,潛伏期這幾年之間的生活作息不正常,生理機能急速下降就會發病。如果不讓身體太快朝下發展,而是緩慢地朝下、甚至朝上反轉,有可能就不會發作了。所以一切問題還是要回到基本,也就是中醫所說的養生──亦即改變你的行為與性格。

▇未來的中醫趨勢:科學化、生活化

我相信中醫在這個世紀會獲得重新評估,而且機會應該會在中國這邊,因為中國的醫療體系陷入困境,昂貴的現代療法無法解決老年人口的醫療需求,所以醫療勢必成為未來五年之內最急於解決的問題。另類或中醫療法在其他國家或許會受到排擠,在中國卻是無可替代的選擇。

研究中醫一直是我的興趣。我的機械工程背景適合開發儀器,因此和相關研究機構合作開發中醫的檢測及調理儀器將是未來的重心,預計五到十年內會有初步成果。至於寫作,下一本書將朝向心靈和健康方面的解析,以及介紹利用儀器和工具來養生的新方法,希望為中醫創造更科學的面貌。

最後,我認為中醫發展的問題在於,在古代,中醫並非專業科目,而是所有知識分子都可閱讀的常識,但如今我們已經沒有這些常識了。治身體和管理家庭、治理公司和國家的道理相通,許多疾病是「治」不好的,惟有靠「養」才有機會。做為華人是很幸運的,因為我們擁有最理想的養生寶典:中醫。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關閉

主題推薦

精神疾病的樣貌是什麼?身邊的人好像「怪怪的」,我該怎麼辦?

精神疾病與腫瘤一樣,都是嚴重且可能致命的疾病,透過閱讀更加了解精神疾病的樣貌,撇除因不了解而產生的懼怕與偏見,並即時幫助自己或身邊的人。

459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