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讀不知道!
【只想告白不行嗎?】肆一:在愛情裡,我們所能依循的就只是怦然心動
作者:肆一 / 2014-07-23 瀏覽次數(18958)
徬徨、緊張、全身發軟、發呆耳背,甚至走錯路、夜不成眠、咬字不清、狂喜狂悲,都是告白前的症狀。
但是,愛情在此刻是個甜美的零,沒有任何會失去的煩惱,只要有了悸動、再一些些的勇氣與衝動,沒有什麼不可以……
究竟,在小說或電影裡的哪些對白與橋段最讓人怦然心動?
文/肆一
「你不能只是坐著,把別人的人生看得比自己的更重要,然後認為這就是愛。」——《壁花男孩》
愛情是要兩個人才能成立的事,那麼,在告白之前的「愛」,又算是什麼呢?
即便隱隱覺得不對勁,但你仍然不準備戳破。一直到觀看《壁花男孩》時,女主角的這句台詞狠狠撞擊了心臟,你終於清晰了些什麼。「愛一個人並不需要讓他知道,默默付出,只要他過得好就好。甚至,他比自己還要重要,這樣怎麼會不算是愛呢?」多少次你用這樣的言語當擋箭牌,理由冠冕堂皇,目的則是讓自己心安理得。可是,原來不僅僅是愛,對一個人的好,也都是要對方首肯了才能算數,你才懂了,你的說詞終究只是包裹著糖衣的安慰罷了。
也或許,這樣的行為比較像是「自己愛一個人的表達方式」而已。表達方式,說的不單是自己對於喜愛的人會有怎樣的付出與反應,更是指自己喜歡一個人而跟著展現的行為模式:安靜地愛著,或是彰顯。然而,不管是沒被接受的好,或是被接受了,但不被認同的好,其實都只是一種一廂情願,滿足最多的只是自己以為是愛的某些情緒而已。
更或者這像是,因為害怕失去現有的,所以才裹足不前。也因為無害,所以才得以持續去付出。怦然心動,唯一保有它不破滅的方法,就是不讓它成真。說到底,這竟是一種變相的狡猾。
當然,你不可能是居心叵測,你只是單純地喜歡一個人,只是做得最多的,也就只是去喜歡著,如此而已。每一個人都有喜歡另一個人的權利,然而被喜歡的人,應該也同樣擁有知道的權利。不明不白的被喜歡著,有的人會把它當成是一種虛榮象徵,但這樣的人從來都不會是真心相待的人。可是認真誠意的人,卻可能因此就被錯過。
《壁花男孩》講的是一個男孩初次的怦然心動,在不確定的年紀,那個連自己都不確定自己是什麼的時刻、喜歡著一個人的故事。可是,在大多數時候,尤其是在愛裡,我們一直都是不確定著的,不確定是否會被喜歡、不確定自己是否值得擁有好的對待、也不確定這樣怦然心動可以持續多久?都是這樣的,我們唯一可以確定的就只是當下的感受,然後努力去實現它,並且持續。接著努力不要被那些不確定打敗,每個人都是這樣。
很多時候,在愛情的所有不可依當中,我們所能依循的就只是怦然心動。去實踐,再看它能走到哪裡,而不只是去停留視線,如此而已。
男。喜歡電影、音樂與旅行,覺得電影不是真實人生,但有人生縮影;覺得音樂沒有喜怒哀樂,但有人生感受;覺得旅行不只是到遠方,而是看到自己的心。戀愛也是一樣,在愛情裡面我們看到的都是自己的投射。不覺得愛情是生命的唯一,但認為,有愛,生活會更有滋味。覺得世界是深深淺淺的灰,拒絕追求絕對的黑跟白。不是戀愛高手,但身旁都是戀愛動物,相信透過書寫,愛情跟自己都可以更清楚。
著有《想念,卻不想見的人》、《那些再與你無關的幸福》、《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最美的抵達,最近的遠方:五座歐洲首都的一日漫步》
臉書專頁:肆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