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米果|吃一口日本小說

【米果|日本小說教我的事】咦……「杜鵑鳥的蛋是誰的」

  • 字級


米果專欄

カッコウの卵は誰のもの
カッコウの卵は誰のもの
2013年3月到東京旅行時,在池袋車站北口通路的書店,看到店門口一整落東野圭吾新上市的文庫本《カッコウの卵は誰のもの》,堆成小山丘一樣。我看著淡色書封的那橫排書名文字,充滿疑惑。

「カッコウ」會不會是「格好」的意思?特意用片假名來呈現呢?但來回思考整個句子,好像又不是那個意思。回到商務旅館之後,立刻連結網路字典查詢,原來是「杜鵑鳥」的意思,即使是這樣,仍然覺得這書名也未免太率性了吧!

以前聽日本出版社編輯說,單行本的銷路夠好,才有可能發行文庫本,而發行文庫本之後,又會衝刺另一波驚人的銷售量。有時候作者還會因為文庫本發行,進行大小幅度不等的內容修改,也因此吸引讀過單行本的人,更想要讀一讀文庫本的結局究竟有何不同。

台灣沒有發行文庫本的慣例,讀者也沒有閱讀文庫本的習慣,簡單而言,銷售量要大到某種銷魂的數字才有可能出現口袋尺寸的文庫本,已經是日本閱讀與出版市場長年以來的「流儀」了。在台灣,光是單行本要清除庫存,就已經很吃力了,所以,文庫本應該也只是遙遠的理想而已。

杜鵑鳥的蛋是誰的
杜鵑鳥的蛋是誰的
好了,有點離題了。三月份在池袋車站通道書店初次邂逅的這本書,也沒有等待太久,就已經披上繁體中文的外衣,來到台灣了。

東野圭吾對於所謂的基因、複製人、血緣等等議題,一直都很關注。過去出版的作品《宿命》《分身》《變身》號稱東野圭吾的「醫學三部曲」,之後也有改編成電影的《白金數據》,東野圭吾透過小說書寫,想要強調的除了生硬冰冷、毫無感情的基因醫學之外,所謂人類除了血緣之外的溫暖情感倫常,也許才是重點吧!

好了,我開始研究,杜鵑鳥的蛋,到底是誰的。

一個曾經是奧運滑雪代表的父親,因為女兒也擁有滑雪的天賦,被研究運動基因的機構選為研究對象,這位父親卻在妻子過世多年以後,發現女兒竟與自己無血緣關係,那麼,一向引以為傲的運動基因,到底是怎麼回事;另一位出色的登山家父親,因為被研究運動基因的機構發現兒子也有類似的天賦,為了得到優渥的補助,對學習吉他充滿興趣卻對滑雪毫無熱誠的兒子,決定強迫自己接受枯燥嚴苛的滑雪訓練。

東野圭吾還是將意外事故與推理過程嵌進小說的紋路之中,在解題與破案的快速節奏裡,杜鵑鳥的蛋,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據傳,杜鵑鳥會在其他鳥的巢裡下蛋,像是伯勞、山麻雀的巢,讓別的鳥扶養他們的雛鳥……

那位酷愛登山卻毫無實質經濟收入、只能靠工廠打工維生的父親認為「才能的遺傳就像杜鵑蛋,是在本人毫無所覺時偷偷放進身體的」,自己的小孩體力比別人好,因為具備某項運動天賦而值得栽培,是因為父母在他的血液裡放進這樣的杜鵑蛋,但是那杜鵑蛋終究不是屬於父母,也不屬於任何人,而是屬於小孩自己的。

也許多數人認為,「發揮天賦才能得到幸福」,無論是運動或藝術,只要表現優於旁人,應該都會樂在其中,如果能進一步因為這樣的天賦而取得謀生的方法,應該是完美的結果。可是,倘若擁有壓倒性才華的人,卻不希罕這種天賦,而另有其他夢想時,該如何是好?

另一個小說拋給讀者的問題,則是親子之間的血緣、或沒有血緣,衍生成為嫉妒或殺意,又是另一層次的問題,彷彿杜鵑鳥選擇在哪個鳥巢放下杜鵑蛋,生或養都有情分,除了相處的感情之外,倘若拘泥於血緣關係的忠誠與背叛的情緒,那又更複雜了。

總而言之,東野圭吾照例又寫了節奏明快而吸引人的故事,在講究推理線索的書迷眼中,或許證據和布局都不夠縝密,但東野圭吾拿手的本來就不是破案的鉅細靡遺,而是跟隨破案過程,浮現出來的人生命題,那才是關鍵。

至於,書名怎會如此率性?原來,這小說在雜誌連載期間的標題並非如此,而是《FAKE》,但最後出版單行本與文庫本時,為何變成《杜鵑鳥的蛋是誰的》?原本懷疑,這樣的標題為何沒有被編輯修正,或許是暢銷大師才有的待遇吧!但是看完故事之後,又覺得這標題實在絕妙,比「FAKE」還來得後座力十足,會不會是編輯的主意呢?真想知道。



 

台北.同棲生活
台北.同棲生活


米果MIMIKO

寫小說、散文、棒球隨筆、部落格/重度網路使用者,很少看歐美電影與歐美翻譯小說,因為對西洋人有辨識障礙/喜歡書寫,但恐懼出書/想要靠書寫小說維生,但已經知道不可能。部落格【私‧生活意見】。著有《慾望街右轉》《只想一個人,不行嗎?》《極地天堂》《如果那是一種鄉愁叫台南》,最新作品《台北.同棲生活》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遇到性暴力,別再質疑受害者「為什麼不求助」,而是傳達「不是你的錯」

    「N號房事件」爆發時,很多人驚訝於「為什麼孩子不求助」,事實是,受害者就算求助了,下場可能是被質疑、被譴責、被說「不要講了」;受害者在這種社會氣氛下很難不去想:我究竟做錯了什麼要被如此對待? 僅有極少數的受害人,身旁會有人真心為其感到痛苦心疼,並設法讓受害者知道:有錯的是加害者,不是受害的自己。

    1666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遇到性暴力,別再質疑受害者「為什麼不求助」,而是傳達「不是你的錯」

「N號房事件」爆發時,很多人驚訝於「為什麼孩子不求助」,事實是,受害者就算求助了,下場可能是被質疑、被譴責、被說「不要講了」;受害者在這種社會氣氛下很難不去想:我究竟做錯了什麼要被如此對待? 僅有極少數的受害人,身旁會有人真心為其感到痛苦心疼,並設法讓受害者知道:有錯的是加害者,不是受害的自己。

166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