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開啟BL的話題,凡事看源頭,我常免不了要從八〇年代末期談起,或許來到如今會被視作倚老賣老,但這回有《BL教科書》裡眾位學者引領陪伴,感覺便不那樣勢單力薄。
到如今我依然認為自己是幸運的,與BL相遇在一個最壞的,也是最好的年代。八〇年代末,「BL」與「同人」、「二創」等概念一起傳入臺灣,「同人」是載體,「二創」是創作方式,「BL」則是題材。彼時「二創」的最熱門文本,是日本第二次同人熱潮《聖鬥士星矢》。以上文字翻成白話,意思就是——那時候有許多女性創作者腦補《聖鬥士星矢》裡的少年戰士們,在打架之餘,彼此間有超越友誼的關係,這些腦中的幻想情節,被寫成詩文小說、畫成漫畫(或做考據寫論文),與同好一起或獨力把文字與圖像印製成冊,販售或與人交換,以此進行交流。現在的同好圈習以為常的行為,對當時的我而言卻「資訊過多!」衝擊新鮮又震撼。
當時正值八七年解嚴之後,著作權「六一二大限」之前,日本的資訊進到台灣如洪水,大量而混亂。我們一手盜版《少年快報》,一手日本原版《絕愛》,飢渴地看著青磁BIBLOS《Made in Seiya》系列,RPS早早透過樂團偶像粉絲文化來到眼前。我們貪婪地吸取膨大的資訊量,想著也要如日本的腐女子那樣,創作岀少年們纏綿悱惻的愛戀,印成好看的小冊子、小報並跟人討論,甚至有天也能像高河弓、CLAMP等大老師般出道。為了找到同好,校園內外的漫畫社團在那幾年紛紛創立,撥接式BBS正在為後來網路小說的風潮預備好環境——當然,本土布袋戲的BL同人小說跑得更快一點點。
每一件事都新鮮有趣得令我們愛不釋手、投身其中。直到回過頭來,才發現它們都極具意義:
- 一個故事、情節可以有許多不同的詮釋方式,不是全都作者說了算而讀者照單全收,讀者也可以編織屬於他們自己的版本。
- (主要是女性)可以編織男孩子們談戀愛,甚至含有性愛的情節,也可以找到同好,與他人分享或「推坑」。
- (主要是女性)可以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互動與情感,提出屬於女性的觀點與解釋,不必要服從(主要是少年向作品)陽性的大敘事。
- 即使是學生,是素人,只要有產出內容,就可以自己印書自己賣,不用透過出版社,也可以直接接觸到屬於自己的讀者。
- 印書時可以想印幾本就印幾本,不用受到印刷的限制,成本降低,沒有庫存壓力。
隨著創作與閱聽者越來越多,BL的文類與產業也快速發展,網路上出現創作與討論,書店裡陳列出BL書籍,腐眾推坑更多同伴,越來越多人聚集、舉辦活動、購買,媒體也注意到這個過去不曾有過、顯得神祕的群體:為什麼這些年輕女孩會對兩個男生談戀愛與性愛情節這麼有興趣?為什麼她們要加以編造並沉迷其中?難道她們有同性戀傾向?這些戀愛、情色場景會不會對年輕女孩造成不良影響?聚在一起畫日本漫畫,是不是文化入侵,青少年夜不歸營?或許這些問題如今已不是問題,可能還會被說:「這樣問太奇怪了吧?」但當時是個什麼樣的年代呢?一九九四年,以師大校園性騷擾案為導火線,多個女權團體共同發起「五二二女人連線反性騷擾大遊行」,串連了女權、情慾解放、校園民主化三大運動。隔年五月七日,臺大女研社宣布將在女生宿舍放映A片,引起軒然大波。九〇年代同志運動幾乎是與BL同時發展起來,更有人發出質疑:「BL是否用不切實際的幻想,消費、歧視男同志?」
演化至今日,BL的正身、文類、族群文化已經確立,表現形式也從文字、漫畫、遊戲,走向廣播劇、動畫,甚至真人演出的電影、連續劇等,「腐經濟」儼然展現出巨大影響力與實力,新一代男同志逐漸將BL納入閱聽清單,甚至用以自我標示、倡議婚姻平權。男性演員將演出BL劇視為出道或竄紅的好途徑。網路讓粉絲跨越國界與語言,全球化、同步化,BL在各國變奏出不同的特徵與個性。然而當偶像們將表演中的關係延伸到現實中展演,粉絲集體妄想真人間有無「間情」時,真假、公私、妄想與真實的界限趨於模糊曖昧,難以簡單釐清。「妄想」、「瘋狂」、「侵犯隱私」等等就容易成為腐眾遭到批評的陷阱。
當一個文類、族群日漸發展,尤其是「女性為主體的」文類與族群,必定會受到主流社會的質疑甚至擠壓;BL多年來便是承受著這樣的窺看、猜測、誤解、貶抑,一路發展、進化到現在。在吾輩中人試圖回應的過程中,「萌」背後與各領域學問的,千絲萬縷的關係隨之浮現出來。當然也有人表示:「我就是單純地萌,難道還要/還會有什麼道理。」但這些「萌」與「粉」的行為,在個人、社會、經濟、性別、心理等層面,的確獨具意義,並非是毫無來由毫無價值的狂熱。
我們本就可以為了所愛的領域,以及所認同的身分,爭取堂堂正正的市民權。
《BL教科書》集合長期居於BL最前線的,日本各領域重量級專家學者,用一篇篇扎實的考察研究,為腐眾萌心迸發的瞬間,以及其從事的各項活動,提出妥貼完整的理論基礎。縱然臺日兩國BL的歷史發展與族群文化稍有不同,但「自我審視、論證我們內心的愛」這最重要的點並無二致。作者群主要為女性陣容,以編者堀亜紀子、守如子老師為首,資深學者藤本由香里揭開序幕,為BL的萌芽、成形等詳述定義,西原麻里老師揭露日韓偶像如何挑起及回應粉絲對真人關係的妄想,堀亜紀子老師直面BL中的情色描寫與「圖書館下架事件」的背後意義。金孝真老師則討論BL全球化後愈加浮上檯面的民族主義相關議題(妳沒看錯,BL跟民族主義大有關係)。更有前川直哉老師以男性觀點,細細分析BL與男同志文化間「相愛相殺」(笑)的精彩糾葛。專欄部分則收錄了竹宮惠子與西炯子兩位老師回顧她們在《JUNE》雜誌〈惠子的繪畫教室〉專欄的世紀交會,還有經典男同志漫畫家田龜源五郎老師聊他心目中的BL與男同志漫畫⋯⋯剛拿到時不禁驚嘆:內容也太強太豐富了吧!本文前述我們所面臨過的問題,在書中幾乎都能得到嚴謹的解答或啟發,我在閱讀時,深深感受到年輕時必須深埋在心底的熱情,有了更進一步攤開在陽光下的充足底氣。臺灣中文版有雨青的翻譯,加上衣雲教授的審訂,實在找不到更好的組合了。
來看看我們的愛吧,看看在BL裡,我們心中所想的是什麼,真正想訴說的又是什麼。
Miyako
資深腐女, 自BL文化傳入臺灣就矢志觀察守護至今。著有BL搖滾音樂劇《新社員》改編小說,BL相關譯作有《少年名叫吉爾伯特》、《厭女》文庫增補部分、《弒母情結》、《好想推倒!萌男圖鑑》、 《富士見二丁目交響樂團》系列、《二重螺旋》系列、《魍魎之戀》、《HARD TIME》等。曾任《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創作集》特約編輯,專欄文字散見於《CCC》、《本本的誕生》、《PAR表演藝術雜誌》、《性別平等教育季刊》等。
延伸閱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