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獨厚心得

微型世界的冒險形成精彩張力──讀《借物少女3:漂流驚奇》

  • 字級

英國作家瑪麗・諾頓(Mary Norton, 1903-1992)所撰寫的《借物少女》系列,呈現借物者的世界、生活原則和求生技能,精彩之處令人驚呼連連,緊抓住讀者的注意力,難怪是兒童文學經典作品。

《借物少女》系列有幾處特色值得欣賞:

一、人類與借物者視角交錯流暢,形成生動的敘事風格

瑪麗・諾頓以倒敘方式,從兩位人類視角揭開借物者的故事。第三集就在凱特與梅阿姨回到湯姆的小屋開始,凱特從老湯姆口中知道艾莉緹一家三口與露萍一家相聚,此時再轉成艾莉緹一家三口的視角。本集尾聲,又轉為人類園丁克萊富的視角,他欲言又止,為讀者留下懸念。作者在人類與借物者視角輕快轉移,讓讀者一下子成為人類,想一起尋找借物者的蹤跡,一下子又成為借物者,在微型世界中尋找生存的契機,精彩連連,令人拍案叫絕。

二、家庭紐帶的重要性

在野地求生的艾莉緹一家人,好不容易在借物男孩史比勒和人類男孩湯姆的幫助下,與露萍一家人見面,暫時有了棲身之地。但是湯姆一家要離開,缺乏人類的屋子,借物者也活不了,於是胖德決定帶著一家人離開。在史比勒的幫助下,他們從排水溝到野地,遭遇大雨使棲身的水壺隨波漂流,水壺卡住後,還被邪眼嘗試抓住。但胖德、荷蜜莉和艾莉緹一家三口表現出互相保護、彼此支持的努力,在一家人面臨困難時,彼此的團結和愛更加明顯,體現了家庭紐帶的重要性。

三、動態描述鮮活具畫面感

        作者瑪麗・諾頓運用栩栩如生的動態描述,呈現借物者的微型世界。比如:「河裡充滿了聲音,彷彿永無止境的神祕低語,像你無意中聽到的對話。但那些對話從不停歇,像是在娓娓訴說著什麼,毫無喘息的片刻。」我們彷彿就在艾莉緹旁,聽小河汨汨對話。「魚鉤刺進荷蜜莉的裙子,魚線和蟲也飛了過去。父女倆跑過去抓住她,跟魚線展開拉鋸。同時間,荷蜜莉淒厲的尖叫聲沿著溪流迴盪。」讀者彷彿看到這緊張的畫面,忍不住也要尖叫起來。這種精彩的動態描述在全書處處可見,深具畫面感,使讀者一下子就進入到借物者的冒險故事中。

四、「安定」與「變動」交錯鋪陳,產生戲劇張力

        借物者艾莉緹一家人找到棲身之地後,「安定感」油然而生。但隨之而來寄人籬下的壓迫感,又讓胖德決定離開,展開「變動」。他們終於到了野外,等待史比勒回來帶他們前往借物者口中的傳奇地「小福特漢」,看似短暫的「安定」,而邪眼卻在此時發現借物者,嘗試捕捉他們,「變動」又來攪局,幸好後來化險為夷。在「安定」與「變動」的情節交互鋪陳下,讀者時而放鬆,時而緊張,心心念念都在借物者身上,希望他們否極泰來。這種「安定—變動—安定」形成的戲劇張力,正是《借物少女》系列緊抓住讀者的特殊之處。

 

隨著第三集的故事,也讓讀者愈來愈清楚借物者的特性與原則:

一、足智多謀的應變力與適應能力

由於借物者是住在人類房子的小家庭,他們必須不斷尋找創造的方法,才能在一個為人類設計的大型世界中生存與發展。因此,借物者面對借物的挑戰時,須展現足智多謀的應變力和適應能力。

二、具備勇氣與毅力

借物者在變動的旅程中遭遇各種危險和障礙,但他們決心克服,並企盼找到一個新的家,表現借物者面對逆境時的勇氣和毅力。

三、探索和發現的驚奇

借物者從排水溝進入水壺,在小河漂流時遇到新的生物和意想不到的冒險,相較在人類屋子借物的生活,野外的冒險生活有助於他們成長,並更了解屋子之外的世界如何生存。

四、需依存人類又必須逃離人類

借物者住在人類的屋子跟人類「借物」,才能生存;但又不能被人類發現,否則會招致危險。這種「既需要又隱藏」的原則,使借物者的生活與人類息息相關,但又充滿緊張感。

第三集就在史比勒划著船,帶著艾莉緹一家三口前往傳奇之地「小福特漢」前進而告一段落。艾莉緹和史比勒之間,是否會有情感的火花出現?「小福特漢」會讓挑剔又多話的荷蜜莉開心嗎?這些懸念,令人好期待第四集的故事啊。

這套《借物少女》系列,不容錯過,不看可惜。透過視角的靈活切換、家庭情感的羈絆、畫面的動態描述與張力節奏的把控,讓這趟微型世界的冒險成為兒童文學經典之作。


葛琦霞
臺灣前瞻閱讀發展協會理事長
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上下則文章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