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國家廣播公司記者理查.費雪《深時遠見:時間感如何影響決策,人類如何擺脫短期主義的危局》指出,我們花太多的時間、精力、政治資本,在最引人注目的「快火」,忽略了「慢燒」。太多危機同時堆積,譬如疫情期間,各國政府從一起快火轉向另一起快火:缺口罩疫苗快篩、醫療癱瘓、養老院死亡潮、疫調失敗、經濟崩潰、新病毒株。總統大選、黑命貴運動、抗議口罩令。人們展望未來,看到的不再是「進步」,而是「危機」:暖化、暴亂、難民、金融風暴,美中貿易戰、烏戰、加薩走廊戰爭、臺海危機、北韓試射飛彈。就如災難片《千萬別抬頭》諷刺彗星將撞地球,總統卻選擇隱瞞危險救選情;時代瞬息萬變,眾人為眼前多重緊急狀況疲於奔命,忘了明天的危險。
●●
作者回溯商業急功近利焦慮的推力之一,季度報告制度。二十世紀初,紐約證券交易所為降低詐欺,要上市公司每季發表財報。怕下一季成績單不好看,經營者就會砍研發、專利、廣告、聘僱等,結果每年讓五百大上市公司少賺近八百億美元。大家都知道欲速則不達,但有誰敢得罪投資人,股價會跌、會被解僱。聯合利華前執行長保羅.波爾曼斷然停止發布季度報告,宣布長期計畫,投資多年才能回收。股價應聲大跌;但十年後聯合利華遙遙領先同業。他卸任時,《金融時報》譽為「其時代最重要的執行長之一」,說因企業短視貪婪而死心斷念的人們,在他勇敢挑戰陳規陋習時看到了希望。
保羅.波爾曼(Paulus Gerardus Josephus Maria Polman),2019年曾任聯合利華集團執行長。(Sorce:wiki)
比被懲罰更糟的是自我審查。執行長為了討好投資人,願意裁員、推遲投資、縮減培訓,美化資產負債表,做盡形象工程。有多少人偷偷飲鴆止渴?根據統計,近八成的美國企業高層,為達短期業績目標,寧願自損長遠市值。企業顧問羅傑.馬丁表示震驚,不是驚訝有八成作弊,其實近百分之百都作弊。是驚訝有八成承認。
福特汽車因為總裁艾柯卡逼平托車款如期上市,安全檢查馬虎放水。結果上市後發現,油箱擠在後軸背後,一撞就失火,讓福特汽車多年抬不起頭。
●●
績效指標,為作弊之母,會訓練競爭者操縱績效指標。如果看重大犯罪率下降,就用升遷獎勵警官;那就鼓勵了吃案、大案化小。如果公開外科手術成功率,用名利獎勵前段班;那麼高風險手術就沒人做,大家都怕拉低成功率。
這種聰明在臺灣很普遍。當文學獎給獎引起爭議時,許多人怪罪文學獎為何不訂出明文標準。答案顯而易見,因為投稿者會去操縱它。不管文學獎正面表列什麼標準,定可收到大批作品,只顧迎合標準量身訂作,而與原意背道而馳。社會視投機為聰明,處處扭曲了資源分配。
每季財報害人不淺,歐盟不用。英國二○○七年原本要求每季發財報,七年後阻止,但許多英國大公司仍每季發布。別家公司不發布,那麼自己公司發布,當然更吸引投資人。研究者統計七萬餘場法說會的用語,發現企業對外越強調即時(常用「下一季度」、「今年下半年」),遇到歹年冬就越愛砍研發預算。法說會投資人在找短線飆股,企業投其所好,其實已畫地自限。麥肯錫觀察六百多家美國上市公司,十三年來結論:長期規劃的公司,收入成長比平均高百分之四十七,市值多成長七十億美元,平均多增加近一萬二千個職位。如果所有公司都長期規劃,美國將增加逾五百萬個職位。
●●
政客競選許下夢幻承諾吸引選民,就如執行長財報預測高成長吸引投資人一樣有效。但爭分奪秒實現承諾,也一樣導致倒行逆施。雷根競選總統,矢言遏止浪費,當選後任命的預算局長,奉命二十天內大砍聯邦預算四百億美元。能源部預算砍半,乳製品補貼砍十億美元,砍醫療補助,砍窮人食品券,教育補助砍四分之一,退休基金瀕臨破產,局長說「我們沒人真的懂這些數字是怎麼回事」。柿子撿軟的捏、對老幼貧病瞎砍一通,因為從當選日起,下次競選就已開跑,為連任不擇手段。選舉是民主防腐機制,投機客卻弄成另一種腐敗。
在野黨提案救退休基金,局長駁回,揚言不會將大量政治資本花在其他人三十年後要面對的問題上。
三十年後再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官僚自私造成今日電網、下水道、供水、網路、交通、防洪基建年久失修。每隔一段時間:全州停電導致數百萬人挨凍,風災淹水,火車脫軌。就如臺灣每逢災難,媒體洗版、舉國震驚,各方消費完畢,焦點轉向下一個快火,數年又重演。因為結構改革會得罪選票。
●●
難道無解嗎?鳥瞰當代政治社會、商業金融等危機後,作者以優美宏闊之筆,回顧祆教五世紀點起的聖火,至今在德黑蘭附近的亞茲德神廟祭司守護下靜靜燃燒,一千五百多年不滅。一千三百年來,伊勢神宮「式年遷宮」,每二十年拆除重建。從砍檜木開始,用重建來世代傳承工藝,已重建六十六次。從九十年前,神社開始種檜木給後代用,最近一次重建有四分之一的檜木是自己種的。明年第六十七次重建。
過去,宗教和社會儀式會把人連上漫長歷史、人類命運,醒悟自己的作為,將決定百年後子孫禍福。那麼現在人們能怎麼提醒自己?
柯茲納里奇《長思短想》指出富裕國家「對未來殖民」,「我們把未來看成一個遙遠且無人居住的殖民前哨站,可以在那裡隨意傾倒生態退化、科技風險、核廢料、公共債務,隨意掠奪。未出世的未來公民對此無能為力。他們不能像婦女參政論者那樣撲到國王的馬前,不能像民權抗議者那樣堵住阿拉巴馬州的橋,也不能像甘地食鹽長征反抗殖民壓迫者。」,未來是無人認領的領土,不屬於任何國家的土地。仍是我們的。
街友社企《大誌》創辦人,約翰.伯德勳爵抱怨,政府預算都花在救火(無家可歸、成癮),沒用在防止火源(導致流浪和成癮的多代創傷、挫折、不平等):「危機出在我從哪下手。我厭倦了不停修理鐘表,我想從一開始就阻止它壞掉。」二○一五年威爾斯通過他提的「後代福祉法案」,強制公共機構發布「未來世代影響評估」向選民點名哪些政客投機禍害未來。
●●
《深時遠見》的視野,讓人換一種長遠眼光檢視政治、產業的根本。判斷什麼事該關注,將會有很大的不同。
《葬送的芙莉蓮》中,凡人勇者欣美爾知道,長壽精靈芙莉蓮將在他死後千百年仍在世間寂寞徘徊。因此他做的每件事,都在呵護百年後芙莉蓮的幸福。我願把未來出生的每一個人,當成自己心中的芙莉蓮。
作者簡介
延伸閱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