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家寫作與自己對話,我們閱讀與作者對話、也與自己對話。
人生的答案不該只有一個
我們當然想要有個令人滿意的人生,但何謂「令人滿意」呢?光是如何定義它,就決定了這個願望能否達成,而我們真的想成為那樣的人、活成那個樣子嗎?
以《傻瓜的圍牆》創下日本史上非虛構作品銷售第一的作家——東大名譽教授暨腦科學家養老孟司,為此書〈前言〉所下的標題是「人生不會只有一種答案」,並闡述「傻瓜的圍牆」這個概念指的是我們「除了自己腦中既有的事物之外,終歸什麼都無法理解。也就是說,最終擋住學問的那一堵牆就是我們的腦袋」。
這聽起來似乎很悲哀,很局限,但實則,那堵牆是可能透過學習、開發,而獲得新的發現和理解。不過,重點還在於,「人到了一定年紀,會體認到有不懂的事是人之常情」,以及因為「明白人人有那堵牆的存在,你的理解方式是可能和世人公認理解不同的,但問題本來就不該只有一個答案」。
如果我們都遵從相同的答案,那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這樣的養老孟司,理科人,研究領域涵蓋心理學、社會科學、哲學等,受邀在筑摩書房出版給年輕人的讀書指南裡,提出的呼籲是「推薦大家來讀小說」!
他表示,要推薦書給別人,首先自己要喜歡書、覺得讀書有趣。而趁年輕時讀大部頭長篇小說是個好辦法,他在少年時代就讀吉川英治的《三國志》、大仲馬的《基督山恩仇記》,日後要讀任何篇幅長短的小說都不成問題了。
文學是最快速的「人間學入門」
為什麼要推薦大家來讀小說呢?他說小說是最容易讓讀者感到興味盎然、最容易入手的。當然有些教人讀來頭痛的小說另當別論。若是別人唬弄你,推薦一本難以下嚥的小說,或許可能造成「不想再讀」的反效果,但也很可能你會樂在其中。誰知道?
長久以來,給大眾提推薦書單,存在一種提高素養(涵養、教養)的目的。何謂「教養」,養老孟司說他恩師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有一顆能理解他人內心的心,就是教養。」聽起來像我們熟知的「同理心」,但同理心過於簡略些。養老先生接著說:「要了解他人的內心,實際與人結交並無不可,但文學是鑽研此一門道的專業人士所提出的見解,可說是最快速的『人間學入門』。」
這一點,我的理解是從文學作品中深厚的文字描寫功力,感受人們更深沉、更富含層次變化的喜悅與悲傷、沮喪、憤怒、仇恨等各種情緒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是需要長期觀察、培養和訓練的,如此一來,我們的感知才不致過於遲鈍、褊狹、冷漠。
他還強調,尤其不能小看推理小說和恐怖小說,有人以娛樂性高而認為缺乏知識與深度,殊不知,能夠在這些文類閱讀中充分玩味、享受樂趣,終其一生必能成為一個對任何事物充滿玩心、有意思、有見地的人,而這才是人生關鍵所在。
專屬於自己的解答,就在閱讀的對話裡
現在,你是否還認為「文學無用」呢?讓我們回到何謂「令人滿意的人生」這個大哉問來。當有了上述這番對大腦思考運作、文學閱讀的功用,兩者與個人涵養及底蘊的關聯,這三個層面的認識後,雖然人生的道路依然將有各式各樣的磕磕碰碰,就像別人(或老天爺或命運)塞給你一道難以跨越的難題及關卡,你已具備能力,將秉持「人生不會只有一個答案」的心態,以各種辦法來面對它、處理它。
從古自今,有多少智者,其中也有無數小說家,既創作,更是文學大量閱讀者,樂於開書單推坑,也喜於向同好取經,好比毛姆、吳爾芙、艾可、村上春樹、小川洋子、張愛玲、西西、郭強生、吳明益、畢飛宇、王安憶⋯⋯太多太多,無法一一列舉,他們閱讀,正如亨利.米勒說:「它們活著,並且對我說話。」意指那些跨世代的讀者彼此間推薦的作品,只要有人翻閱便是活著的!
為什麼他們讀文學?因為他們的人生課題與我們並無不同。文學家寫作與自己對話,我們閱讀與作者對話、也與自己對話。我們將明白人生的答案不會只有一個,在閱讀的共鳴、啟發之下,我們會得到理解、獲致安慰,找出適合自己的解答,走出新頁。
長期閱讀文學,累積並蘊含在一個人身上的珍寶是無形的,是大用!而人生實難,我們承認這一點。人生也漫長(當然有例外),挑戰無所不在。我因文學受益至今,在這次博客來閱讀起造節擔任活動策展人,謹獻微薄之力,以「一個人的人生馬拉松,文學是最好的助跑員」為主題,提出一份「文學求生穿越指南」的書單,與讀者分享。
必須聲明的是,我的閱讀自有偏好、限制,世上優秀的文學作品如天上繁星,此處必有疏漏,尚祈見諒。我提出的切入點,也必然存在個人的主觀經驗與看法,定有不足,亦請海涵。選書文類包含文學、小說、散文、傳記,和少量的漫畫,新、舊併陳,歡迎參考。
↓點擊下頁繼續閱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