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厚心得
反映時代,同時超越時代──《內部的真相》
作者:臥斧 內容提供:衛城出版 / 2023-03-31 瀏覽次數(2202)
深夜的院子裡,兩名軍人,一人因頭部遭到撞擊而昏迷,另一人左胸中彈身亡。兩人身旁各有一把手槍,昏迷的是一等兵,身旁那把是沒有填彈的空槍,死亡的是士官,身旁那把則少了一發子彈,兩把槍上均無指紋。案發當時現場還有一名女子,但因故沒看到事件經過,案發之後,該名女子與返家的家人一同報案,軍方於是派員調查。
《內部的真相》,故事開始。
有人認為推理小說裡的罪案都差不多:竊盜、綁架,或者謀殺;也有人認為犯罪的動機只有幾種:利益(包括金錢與權力)、情感(包括愛戀與妒嫉),或者復仇。某方面說來,這些看法並沒有錯,但推理小說裡的罪案與動機,除了反映人性之外,也會反映時代──不同時代的國際局勢、政治狀況、社會樣態及科技發展,會讓各種利益結構與人際關係產生變化,犯罪的核心仍然相同,但犯罪的面貌則否。
《內部的真相》很能映證這點。
上述開場發生在1945年的台灣,也就是台灣日治時期的末段;兩名士兵是日本人,案發現場是台灣人的住家院落,報案的女子就是那戶人家的女兒,而返家後協同報案的家人,則是該戶養女──故事裡推測她可能是所謂的「媳婦仔」,也就是「童養媳」。日治時期的日本人是統治階級,部分台灣人早已改用日式姓名,但兩者地位畢竟不同,加上軍方與民間的差距,是故日、台雙方成員有的關係友好,有的緊張;日本人群體內部也會有自己的衝突或矛盾,可能來自各自與台灣人互動的情況,也可能來自彼此因為職務、或對制度看法不同而生的嫌隙。當時已是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前夕,日方戰況吃緊,台灣也因身為日本殖民地而遭受空襲,日軍對外必須面對戰事,對內則需協助調查台灣民眾違反日方規定的行為(故事裡提及的是私售白米)……凡此種種,一方面在國籍、階級、身分及性別之間編織犯罪動機,另一方面也勾勒出日治末期台灣的生活面貌。
閱讀《內部的真相》會獲得很多關於時代的樂趣,還有很多關於推理的樂趣。
從《內部的真相》開場案件初看是樁奇怪案件──嫌疑最大的一等兵供稱自己被士官強迫決鬥(空槍是士官交給他的),但尚未開始即遭人擊昏(一等兵那時還以為自己中彈了);是故,真正的槍擊發生在一等兵昏迷之後,開槍的士官反倒成了死者。不過,隨著情節開展,士官、一等兵、協助調查的軍官、報案的女兒與養女等等角色的複雜關係慢慢浮現,對案件經過的推論也就一再翻轉,嫌犯名單逐漸拉長;因時間差而生的誤判、利用火車交通製造的不在場證明等等推理小說讀者一眼就會認出來的詭計型式接連出場,再接連被推翻,以解謎過程為重要趣味來源的推理小說而言,《內部的真相》是相當扎實的作品。
況且,《內部的真相》是部半個多世紀前的作品。
《內部的真相》作者日影丈吉曾在法國留學,返國後從事教職,戰爭末期接受徵召,派駐台灣直至終戰。因為嫻熟法文,日影丈吉將不少法文推理小說譯介到日本,包括喬治.西默農的作品及卡斯頓.勒胡的經典《黃色房間之謎》,戰後也大量創作。《內部的真相》是他1959年發表的作品,其中描述的許多台灣風土民情,觀察入裡,應當來自他的第一手經驗;而推理部分也巧妙地展現了他對類型技法的深刻理解,不但結合了不同的詭計設定模式,也將情節與日治時期的台灣社會緊密扣接,某些將台灣特色(例如宮廟信仰)與案件推論的連結相當漂亮。從這些情節的設計,可以看出在六十幾年前,日影丈吉就已經很擅長利用一些看似無謂的細節,將推理的範圍一再擴延,在同一樁案件裡頭置入不同的推理模式;而故事結局的安排,同時展現了某種古典推理的態度、對角色人情的關照,從某個角度說來,甚至可以說那個結局對許多推理小說中的詭計做了省思。
是故,《內部的真相》是個令人驚喜的故事──它精巧地結合時代背景與推理模式,反應時代,同時超越時代。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