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獨厚心得

不只是希特勒:在東歐的前世與今生裡,重新定位猶太大屠殺的歷史座標──提摩希.史奈德《血色大地》

  • 字級


文/洪仕翰 (衛城出版主編)

「又一本與希特勒有關的書?」在進入《血色大地》的世界之前,這就是我對這本書的第一印象。

作為一名長期關注德國現代史的重度讀者兼編輯,納粹德國、希特勒、猶太大屠殺這些歷史名詞對我來說並不陌生,甚至有那麼一點常見到浮濫的地步。但即便是不那麼熟稔這段歷史的朋友,中學歷史課堂上多少都會觀賞過《辛德勒的名單》或類似的作品,乃至看到網路上《帝國毀滅》中元首震怒的迷因,因此對於猶太人的遭遇,以及二十世紀最惡名昭彰的獨裁狂人,起碼也會留下最基本的印象。

即便是在東亞的今日台灣,即便希特勒與他遠在德國的帝國都已經毀滅超過七十五年之久,他的大名仍舊在我們的流行文化與政治討論中無所不在。甚至曾有人提出「高德溫法則」(Godwin's law)一詞來形容這類文化現象:某件事討論的愈熱烈,希特勒或納粹被拉出來類比的機率也就愈高。而這自然是因為,我們知道希特勒與他的黨徒曾在20世紀犯下了令人髮指的猶太人大屠殺。

那麼,知道曾有六百萬猶太人在集中營裡被屠殺、希特勒這邪惡魔頭殺人無數,不就已經夠了嗎?為什麼我們還要知道更多?

問題就在於,我們其實並不真的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我們就像看到水面上的冰山,以為那就是這則歷史事件的大致樣貌。若以拼圖來譬喻,就像是明明只拼好了邊緣的一隅,卻誤以為全貌已經拼湊完成

這就是《血色大地:夾在希特勒與史達林之間的東歐》Bloodlands: Europe between Hitler and Stalin)這本書要告訴讀者的故事。作者提摩希.史奈德(Timothy Snyder)是專門研究東歐歷史的大師,他就像是同時擁有驚人洞察力與細膩筆觸的歷史偵探,以專業手法替我們打破誤解與迷思,讓讀者知道事情遠比本來以為的更加複雜,並提供了一套清楚的脈絡與分析。

在這本書裡,史奈德會告訴你,如果這段歷史是一部凶案推理劇,那我們不僅還沒搞清楚加害者、受害者分別有哪些人,甚至就連犯案現場究竟在哪,其實也都沒能看得清楚明白。一如《血色大地》這本書的副書名,這其實是一樁多人共謀的連環殺人案,受害者不只有猶太人,凶手也不僅有希特勒一人,蘇聯的史達林與他的共產政權也是共犯。更重要的是,這樁歷史慘案的事發現場,其實不在德國,甚至也不在俄國,而是在兩者之間的遼闊東歐

這塊區域包括今天的波蘭、烏克蘭、白俄羅斯、立陶宛等波羅的海三國,以及一部分的俄羅斯。史奈德把這塊區域稱之為「血色大地」,因為就在1933到1945年之間,這片土地成為希特勒與史達林的野心交會之地,多達1400萬平民淪為這史上兩大暴政底下的犧牲者。

也就是說,過去我們從西方流行文化中所接觸到的納粹暴行,包括猶太人大屠殺,其實絕大部分並不是發生在德國,而是發生在德國以東的東歐。遭到大屠殺的也不僅有猶太人,還有與他們住在同一塊區域的東歐各民族的民眾。有的時候,這些人還是同一批人,因為當時每個人未必僅抱持著一種認同。

對史奈德來說,「死者是誰」其實是個跟「凶手是誰」同等重要的問題,就像最近的當紅影劇《華燈初上》所呈現的一樣。不幸的是,在上個世紀的東歐大屠殺這個議題上,我們往往都放錯了重點。而這都是因為,我們過去鮮少把希特勒與史達林兩個人(與他們的政權)擺在一起,也沒有真正看到兩大暴政犯下凶案的歷史現場。

《血色大地》因此能夠幫助我們,重新定位自己心中對這些歷史事件的座標。作者要我們把目光更往東移,看見受害者真正的家園與死亡現場。唯有先看見真正的歷史,我們才能更精確理解希特勒的納粹德國,以及史達林的共產蘇聯,兩者在歷史上到底是做出了多麼可怕的暴行,以及暴行背後的責任與動機。

讀者不妨這麼設想:若要在作案地點與受害者皆不明朗的狀況下,推理出凶手的犯案動機,無異於盲人摸象、本末倒置。就算最後歪打正著,也無助於我們理解案情的全貌,更遑論將凶手繩之以法,或是避免再有類似犯行出現。

《血色大地》就是把東歐大地上的各種屠殺事件,重新整合起來,改寫我們對這段歷史的印象。史奈德之所以能夠宛如名偵探般做到這件事,一來是因為他精通多達10種歐洲語言,也長期研究馬克思主義與民族主義,所以他既懂得加害者的語言,也明白受害者所用的文字,才有辦法寫下這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史奈德的另一個特長,就在於還原歷史現場中畫面細節的功力。他的文筆宛如某種「記憶宮殿」,畫面感極強,讓讀者宛如置身當年東歐,重新見證血色大地的暗黑歷史。更重要的是,史奈德不斷強調每一個受害者的個體性,因此在書寫時力圖使讀者理解到1400萬人死亡並不是個抽象的數字,而是把殺害一個人重複1400萬次的結果。

這麼沉重的歷史,今天的台灣讀者為什麼要讀呢?首先,《血色大地》能夠擴大對人性是非的想像。正如本文一開始所說,希特勒(與史達林)的大名在21世紀的台灣依舊是陰魂不散,我們也很常用上個世紀的納粹主義、法西斯主義,或共產主義來判斷是非善惡。然而,如果我們不去見證暴行的歷史現場,也沒有看見真正的受害者有哪些人,那我們對這兩大獨裁者政權都永遠只能停留在一知半解,導致誤會納粹與蘇聯意識形態的極端程度。

除此之外,這本書能夠填補對東歐知識的空白。無論是去年來自波蘭的疫苗,或是來自立陶宛的外交相挺,都讓我們對東歐的過去更加好奇。更不用說,現在國際上最迫切的危機,就是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血色大地》使讀者對歐洲的理解從西向東移,藉此回顧了烏克蘭在上個世紀的血淚歷史,也解釋了俄羅斯對這塊土地的癡迷與執著。

如果血色大地的過去是一本書,那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只知道希特勒的我們,僅止不過是讀完了歷史的序章。然而,即便是讀完整本七百多頁的《血色大地》,我們也不算看盡血色大地的全部。因為這段歷史還在向前開展延伸,在今日東歐的土地上演,在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戰爭裡重現。

但我們對這段歷史的理解,不能停留在歷史的序章,不能停留在希特勒與納粹德國。我們得把關注的焦點向東移動,移動到夾在希特勒與史達林之間的東歐。唯有如此,我們才有可能在昨日東歐與今日東歐之間建立一座理解之橋,還原被兩大獨裁政權所碾碎的複雜樣貌。我們得先看到是哪些人在事件中死去、哪些人犯下殺人暴力、哪些人又住在他們隔壁。我們得從每一個可能的角度看進去。為了理解東歐,我們迫切需要閱讀《血色大地》

血色大地:夾在希特勒與史達林之間的東歐

血色大地:夾在希特勒與史達林之間的東歐

血色大地:夾在希特勒與史達林之間的東歐 (電子書)

血色大地:夾在希特勒與史達林之間的東歐 (電子書)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繪本作家們怎麼用圖像描繪戰爭?

戰爭的議題相對沉重,不同國家的繪本作家們透過圖像與文字,或具體或抽象地傳達戰爭的殘酷,以此喚起讀者們的反思。

109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