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兒童月書展特別企劃「夢想作家」單元,邀請各領域專業職人從己身職涯經驗出發,以過往成長經歷及心路歷程與眾人分享,期待在屬於孩子的月份,在他們心中種下希望的種子,活出專屬自己的人生。
1. 請先說說個人工作年資、大致的職涯經歷,以及現在從事的職業主要工作內容及須具備的特質。
大學畢業從事與社工相關工作四年,之後赴美國留學,1990於費城天普大學取得教育心理學碩士,2001年取得紐約大學發展心理學博士。目前是國立暨南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專任教授,工作內容為教學、帶領研究生寫論文、研究、寫作以及分擔系所部分行政工作。
具備特質:只要喜歡研究探索社會現象、人、事、物,有批判性思考習慣,就適合從事學術工作。
2. 小時候的志願與現在相同嗎?在走向目前的專業領域過程中,是否曾經歷任何矛盾、不安或掙扎?過程如何克服?
小時候沒想過會成為大學教授,更沒想過會寫作出書,這夢想太遙遠了。人的志願是逐漸發展,會隨著自身條件而逐漸調整。但在讀書這方面,從大學開始直到完成博士學位,都隨著興趣而選擇科系,因此,少有矛盾掙扎。讀書只要跟著自己的興趣,就不難完成學位,研究出版也一樣,只要是自己關心的議題,就自然會有著作產出。
3. 成長過程中,哪些書曾給您很大的影響或啟發?您會推薦哪些書給孩子閱讀?
小時候比較有印象的書是童話故事《一千零一夜》,太神奇了。國高中是《簡愛》、《傲慢與偏見》、《未央歌》、以及金庸武俠小說,大學的啟蒙書是韋伯(Max Weber)所寫的《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讀研究所之後,閱讀的書太多了,很難答,跳過。
4. 如果有機會跟過去的自己說話,您想說些什麼?
妳很勇敢,不斷自我鍛鍊,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實踐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5. 相信成為作家都是與生俱來的使命感,請再次與大家介紹作品,分享創作理念與動機。
我寫作的動機主要有兩個:一是因為發現了新知或令我感動的故事,想與人分享;二是有困惑想釐清或有問題必須解決,「寫」是我的研究方法也是解決問題的方式。例如出版第一本書《夢、覺察、轉化》,是因為在紐約學到夢的奧秘與重要性,也學了一點讀夢的方法,希望每個人都有能力從夢境獲益,而第二本書《好好存在》,是大學教心理衛生這門課時,與學生之間的問答對話及部分上課內容,也是覺得社會大眾若能具備這些知識,對人生發展一定有幫助,這兩本書的確都有點使命感的意味。但是第三本書《與己同在─寫給茫然時的你我》,應該比較是為了家人與自己而寫,我不知道怎樣幫助處於茫然狀態的晚輩,就不知不覺與她分享了自己的生命故事,寫的歷程很辛苦,才知道許多往事我仍無法放下,無法面對,卻又不願繼續逃避,就一路寫下去了。沒想到對晚輩的啟發影響很大,兩年的書寫,對我影響也很大,就決定出版與有緣人分享。
6. 最後,在這個屬於孩子的月份,您想對孩子獻上什麼祝福?
祝福每個小朋友夢想成真!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