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試讀偵探|無劇透閱讀

試讀偵探|4月號大來賓 李奕樵:穿越數個世界的布農少年,低語著複義的「米呼米桑」

  • 字級





敘事藝術的美學經驗有兩個經營方向:一是戲劇性的經營,讓讀者可以享受面對未知的樂趣,進而沉浸其中;而另一種是結構性的美感,一旦整個因果鍊結構在讀者心中描繪完成,讀者的倫理觀甚或是世界觀都會因此而改變。雅俗共賞是每個青年創作者都追求的聖杯,同時做到上述兩者的經營,就能達到讓一般讀者也能沉浸、老練讀者也能被觸動的理想境界。耀明這本《成為真正的人》,就是兩者兼備的理想小說表演。

成為真正的人(minBunun)

成為真正的人(minBunun)

值得苦惱的是,要談好這部小說描繪的結構精彩之處,不得不事先透露一些情節。偏偏戲劇性經驗是一次性的,可一而不可再,實在兩難。但既然這是注意力稀缺,任何表演都必須預先佔領記憶的時代,預先透露結構可能也能輔助潛在讀者們享受此書。權衡之後,只能請不喜劇透的讀者諸君見諒了。作為補償,筆者推薦一個可以加倍享受這本小說的方法:現在去搜尋「三叉山空難」的資料,想想看自己會怎麼說這個故事,再來看看耀明的版本。

「三叉山空難」在網路上的資料讀起來很難有觸動情感的能力。但有意識到美軍軍機所蘊含的張力嗎?在耀明的筆下,那不只是一架美軍軍機,而是一架「不久前才對這座島嶼進行空襲的敵國」的軍機。要當時的日本軍警、漢人、布農族人上山搜救,會是什麼樣的心境?而更進一步假設,如果這些人才因為戰爭而痛失親友呢?再更進一步,如果這不只是一個事件,而是數個文明世界的離去呢?

《成為真正的人》大概就是被這樣豐厚的血肉支撐起來的,雖說格局龐大,但又盡可能處理到讓讀者易於入口的程度。全書有三個章節,短小第一章基本是佈局用的楔子,將時空定位在二戰後美軍於三叉山空難開始展開搜索,日本作為戰敗國將撤出臺灣,而布農族少年哈魯牧特回鄉報喪的那個時間點,宣告了小說所有核心物件。小說的本體是幾乎等重的第二章與第三章,依據時序講述哈魯牧特的過去,與上山救難的悲壯過程。

場景時代感由綿密的意象堆積而成,臺灣山林的生物、布農族的神話、在臺灣耕耘比日本殖民更久遠的基督教信仰,這些意象都不斷閃現在小說的陳述句之中,描述表象事件的同時構築角色內心風景。每個句子都在躍動,都承載一個動作,賦予句與句之間的微小動能。讓閱讀行為足以不斷延續,承載與哈魯牧特一同成長的悠然時光。

寫歷史小說的困難是這樣,如果史料是低解析黑白攝影圖片,小說就像AI填補細節以後的動畫。填補的方式會有很多種出錯的可能:說服力不足,不夠有趣,或是填補風格不一致。小說家技術體系的目標是讓這動畫的缺點盡可能少一些。耀明在《成為真正的人》採用的語言策略一併解決上述問題,可見宏觀設計功力之深厚。

另一個展現功力的特徵,是邊角與物件的深廣感。天使般善良的義兄海奴南在童年受洗,一般小說可能僅只於把牧師當成NPC用完就算了。但《成為真正的人》描述基督教會的教友被日本警察逮捕迫害之後,牧師發狂拿刀攻擊警察。作為人的無力與脆弱讓牧師這個邊角增添深度。更安排一位前來探望的牧師的老教友姬望,一口氣讓基督教會與布農族之間的關係加上了一條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維度。像這樣的例子在小說中不時出現,有些邊角(甚至是無機物)一瞬間擴大了代表的族群與意義,讓小說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具有生命的世界,而非窄小舞台上的一幕幕話劇。

像在壯絕的末章,主角從紛雜不安的人世,被移植到臺灣最險惡的山林之中。死亡與孤寂是整個章節的基調,進行倫理與存在意義的辯證。這整個過程中最溫暖的存在,居然是兩位少年在「成為人」的那夜,在地上以碎石排成的祝福招呼語:米呼米桑——期待你的生命力繼續旺盛。本來是祝福語的米呼米桑。變成是無論見面或者別離都能說的米呼米桑。變成躲空襲之後開玩笑般的米呼米桑。變成,在死者比生者還要眾多,死比生還要漫長的世間,主角對自己低語的,米呼米桑。

必須讀完整本書才能感受到的,重量疊加到最後的米呼米桑。這也許就是此書試圖給予的視野,或者祝福。


 


作者簡介

1987年生。台北人。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小說獎二獎。作品曾入選《一〇二年小說選》(九歌)。著有小說《遊戲自黑暗》
OKAPI專訪:《遊戲自黑暗》李奕樵:如果你也想對神比中指,那很好,我們是同伴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好設計10周年紀念專題|出版社總編輯特別分享:10年書籍好設計的7種幕後現場

從出版創社、專業分工、華文/翻譯文學、商品企劃到出版的周邊效益,OKAPI特邀出版社總編們分享10年書籍好設計的幕後現場!

170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