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作家,六種詮釋的目光
他們用書、音樂、故事告訴你
關於某段時光的收藏
關於某種意志的展現
關於一個人也能好好生活
Q1:如果請您用聲音或觸覺等其他感知描述「孤獨」,您覺得它是怎樣的?另,是否可推薦一本描述孤獨或類似情境,筆觸最特別的書?
王小苗:
孤獨 ——
沒人想聽你的故事
你變成了垂簾密閉的電影院
冰刀緩慢擦過冰磚的表面
有人在你耳邊悄聲:「不可能」
亢奮的高音開始沉得像斑
光越強烈,反暗越快
我抓起那團撲通、撲通的黑霧
往海浪退潮的方向拋
我沒丟準。
小船晃了一下
他們以為我正在發冷
不知我用盡全身的熱能融化
(圖/攝影=Wu René 吳翛/王小苗提供)
推薦的書:
法國概念藝術家Sophie Calle的《極度疼痛》 (Douleur exquise)。與其說這是一本書,不如說它更像一部使人身歷其境的紙上電影。
Douleur exquise是一個醫學名詞,意旨局部的劇烈疼痛。本書從敘事架構、文字與攝影細節,乃至書本整體裝幀,無不精準貫穿此一概念。鑽牛角尖。單一病灶的全境擴散。
作者從生命中最痛苦之日,回溯92天的日記倒數。又從那日之後,深陷回憶泥沼,叨絮緩度99天的窒礙難行。閱讀此書,如同經歷生命中無容迴避的發炎反應,沒有抗生素抑制,也不得麻藥支持。只得與作者同感孤絕:上膛,扣下板機,毫不留情地瞄準自己身上,腐爛最嚴重的膿瘡。
即便書行最終,澀灰油墨印刷的文字,全然沒入同色紙頁的纖維之中,一切執念、懊悔再無下文,盡不可讀。闔上書本後,失其所愛的落寞,仍如截肢後的幻肢之痛,持續蔓延。
(圖/攝影=Wu René 吳翛/王小苗提供)
Q2:請向讀者介紹一位讓您感覺擁有「孤獨氣味」的作者。
王小苗: 日本漫畫家松本大洋。出身東京,畫風不似傳統少年漫畫語言那般誇張激昂,恬淡而豐富的畫面營造,更像是融合歐系長篇繪本與圖像小說特質的動態分鏡,具有自成一格的敘事語彙與創作宇宙。因而松本大洋的作品屢屢能成為動畫,躍上大銀幕,一點也不令人意外。
松本大洋的代表作有《花男》、《惡童當街》、《乒乓》、《竹光侍》等多部令讀者津津樂道的作品,其中最打動我的,是松本大洋取材自童年真實回憶的半自傳體漫畫集《Sunny》 (從2011年始,首集發行,總共6集,中文版已於2016年完整出版)。
故事中,Sunny是一台破舊老車的名字,外型取材自1970年代的日產品牌汽車,車身黃澄澄的顏色,明朗彷彿太陽,長年停放在「星之子學園」裡的空地,是寄宿此處的孩童們,最常遊蕩與停留的秘密基地。
總幻想著早已荒廢的Sunny,能載著他們去任何想去的地方,但即使擁有無限想像力,他們並不相信世界沒有破洞。松本大洋筆下的角色經常顛覆想像。寄宿「星之子學園」的孩童,多數是無家可回的孤兒棄,他們被迫咀嚼每一種被遺棄的滋味,卻不自以為可憐,反而成天胡鬧,嘻笑度日。
(圖/攝影=Wu René 吳翛/王小苗提供)
沒有太繁瑣的對話,也不在乎主流價值的道德判斷。這是一直以來,松本大洋的個人特色,天真刁蠻,殘酷溫暖,絕不輕易被馴服。除了自己之外,並沒有真正的他人可依靠。那樣的孤獨,或許不容易大書特書,卻因為早與日常無從分割,呼吸頓挫之間,輕如羽毛飛揚的悲傷,展現出了真正的重量。
(圖/攝影=Wu René 吳翛/王小苗提供)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