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作家,六種詮釋的目光
他們用書、音樂、故事告訴你
關於某段時光的收藏
關於某種意志的展現
關於一個人也能好好生活
Q1:在您過去獨自一人的旅程中,哪一本書、出現在哪個時刻,讓您難忘?
Peter Su:2006年,我在台北復興商工唸書,放假回老家台東過了半個暑假,當時沒什麼閱讀課外讀物的興趣,最多就是設計相關的外文書籍,因為精裝書非常的重,我從沒想過要從台北搬去台東看,更何況當時是放假期間。
待在台東的整個假期,最常做的事情就是陪我爸媽一起去海邊釣魚,雖然大部分釣魚的過程都很安靜,但偶爾聊起天的那種感覺卻似乎很深入,因為離家一段時間,加上即將畢業,我媽一直說,如果沒有要繼續升學就回來台東吧,她真的很想念我。
我爸專心看著釣竿,最後只淡淡說了一句:「想做什麼就去做吧。」
那感覺像是一種長大後的道別,沒有期限,父親像眼前的那座太平洋,而我是正吹起的風。
回台北的前幾天,我跑去書店買書,隨機挑到了一本《追風箏的孩子》,準備在回程的車上打發時間。
那個時候沒有普悠瑪火車,沒有智慧型上網的手機,在那個車馬郵件都慢的日子裡,靜下心閱讀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從來沒想過,我竟然在火車上給看哭了,書裡那段關於父親之間的故事,讓我久久不能自己。
也許是前幾天,父親在海邊道別的暗示來得突然,彷彿搭上這班火車後,將展開新的生活,我媽站在車站前含淚揮別,但沒看到我爸的身影,我知道在海邊的時候,便是他說再見的方式。
「想做什麼就去做吧。」
這句話依舊靜靜的徜徉在那座太平洋上,陪著往後的日子,迎風破浪。
(圖/Peter Su提供)
Q2:請向讀者介紹一位讓您感覺擁有「孤獨氣味」的作者。
Peter Su:請向讀者介紹一位讓您感覺擁有「孤獨氣味」的作者,以及推薦一本他的相關著作,並詳述推薦理由。 其實我平時閱讀取向反而以攝影集為主,尤其是旅行的期間,我一定會做的事情就是去當地幾間獨立選書店逛逛, 在充滿各種陌生的語言文字擺在面前,有些攝影圖集的封面,靜靜的躺在角落,卻深深的吸引著自己。
(圖/Peter Su提供)
我自己本身算是非常享受「孤獨」感的人,許多藝術創作本身就必須沉溺在孤獨裡,也許是獨自的旅行,一個人與自己的對話,如何從孤獨者本身的視角去詮釋生活中的畫面,例如攝影,這一點你可以透過一張照片甚至是一個系列的作品,去接受創作者本身帶給你的衝擊,進而投身在那樣的意境裡去思考。
我推薦兩本攝影集,第一本是我在巴黎的一間小書店購入的,
攝影集:LADAKH
作者:QUENTIN DE BRIEY
另外一本或許大家比較熟悉,來自已故的紐約攝影師 Saul Leiter 作品
他的作品有一種非常特別的氛圍,每次翻閱時,總能感受一股城市裡獨有的安靜與惆悵。
攝影集:All about Saul Leiter
作者:Saul Leiter
作者簡介
•天下雜誌駐站作家
•Cheers駐站作家
Facebook:Peter Su
instagram:peter825
歷年作品
2014.04《夢想這條路踏上了,跪著也要走完》
2015.02《愛:即使世界不斷讓你失望,也要繼續相信愛》
2015.05《夢想這條路踏上了,跪著也要走完》十萬本慶功版
2016.07《如果可以簡單,誰想要複雜》
2018.05《在顛沛流離的世界裡,你還有我啊》
2019.05《陪伴,是世上最奢侈的禮物》
2020.04《後來的你,好嗎?》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