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講求數據行銷時代,台灣企業過度盲從大數據,拼命投入衝流量換現金,或是大贈紅利創造會員經濟,但對總體業績成效可能不大。這點讓傳統企業、中小自營業、甚至新創業受挫,如何在不投入更多成本下創造高營收,成了一大挑戰。這時,作者提出低成本、高報酬的「超級用戶策略」──10%用戶創造70%的銷售額,成一大亮點。
反其道而行,作者認為可以捨棄大數據,善用企業內部經年累月累積的小數據,也能拼出「超級用戶」全貌。更強調,數據不是大就美好,精準運用小數據也能創造大商機。同時,透過尼爾森公司(Nielsen)明確數據,分析超級用戶的人數與帶來的利益。發現到,他們不是新經濟下的產物,而是實際存在各行各業、各類商品中。這些結果在在凸顯出,在低成本投入、小數據建置下,各產業都能利用這項超級策略。
從書中舉出不同企業的做法:迪士尼、百威啤酒、可口可樂、Pinterest、kickstarter、Under Armour、Netflix等國際企業,加上《商業周刊》第1594期、1601期,深入採訪的小米、媽咪拜、台灣大車隊等中國與本土企業,都可證實。唯有面向自家「死忠用戶」,捨棄偶爾為之「陌生客戶」,打造「超級用戶」商品、企業、文化,才可能經營出高收益。
本書另一大優勢是,作者捨棄艱澀的管理語言,直接用數字溝通,藉由具體做法:建立數據庫、設定早期預警系統、了解市場分析、培養超級社群、影響潛在超級用戶,讓讀者可以一手養大自己的超級用戶。是本讓行銷與數據工作者、新創或中小企業經營者,甚至大企業決策者,都能理解其概念,繼而實做的商業工具書。
商業周刊出版部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