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來選書
是什麼樣的力量,把人們的家連根拔起?──九月選書《如何謀殺一座城市》
作者:楊琇茹 / 2018-09-05 瀏覽次數(4313)
不出幾年,許多一樓易主了,打掉破落的門面,裝起光潔的玻璃窗,窗內要不掛起豪華燈飾開設髮廊,要不就放著桌腳尖也講究的木製桌椅變身咖啡館。生活的人們搬去哪了呢?是因為單純讓出客廳廚房就可以換來多人份的薪水,還是比較慘的,面對付得起較高租金的店鋪,一般家庭沒有競爭本錢,所以退居他處?看到街道景觀變得光鮮亮麗,也許不少人會直覺認為這是生活條件變「好」了,但搬走的人會怎麼想?或者更困擾的是,要去哪裡才能找到這些人,才能問他們怎麼想?
如果問起為什麼這種地價房價飛漲,居民遷出移入大洗牌,街區組成改變的狀況會發生,以往常見的答案會是,這是因為大家剛好都喜歡這裡、想搬進來生活,而誰有資格去干涉別人的喜好和選擇呢?所以描述這種現象的名詞「縉紳化」似乎就變得無從撼動起。
但是,彼得‧莫斯科威茨這位記者在家鄉經歷過類似問題後研究了美國四個曾發生大規模縉紳化的城市,反而告訴我們事情從不是那麼單純。城市裡地價低的地方和擁有特色的地方很多,但不是每個地區都會遭遇縉紳化。縉紳化會發生,是因為當政府認為不該放過用土地賺取更多稅收的機會,就會採用改變土地分區、城市行銷、減稅和對地價房價不加控制的手段,這一切與營利為最重要目的的財團一拍即合,就此改變了城市的面貌。發展到極端,整個城市都會變成賺錢的工具,人們居住的需求便為此犧牲。
我這一輩的許多人,早已不奢望可以購屋置產,想著租屋過一輩子也可以。但如果城市變成吞進人民吐出錢財的機器,不管租屋買屋,我們都不能確定一輩子可以住得安穩。看著電視上那些迫遷抗爭的新聞,那離我們也許一點都不遠。
楊琇茹
行人文化實驗室編輯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