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學習力倍增

用最「笨」的方式寫最聰明的作文──林明進老師解析107年國寫試題

  • 字級

林明進:國寫按部就班這樣寫,其實一點也不難!


【編輯室報告】
全新國寫考法,想必讓許多應考同學相當苦惱,本刊特別邀請建中名師林明進老師,以107年國寫試題為例,用「分解動作」實戰演練如何應答,從審題、立意構思、選材、布局到下筆,並附同學寫作範例,國寫按部就班這樣寫,原來一點也不難!



國寫笨作文:學測實戰篇

國寫笨作文:學測實戰篇

文/林明進(建中資深國文教師)


你在傾聽小魚澼濺的聲音
張望春來日光閃爍在河面
微風吹過兩岸垂垂的新柳
野草莓翻越古岩上的舊苔
快樂的蜥蜴從蟄居的洞穴出來
看美麗新世界野煙靄靄──
在無知裡成型。你在傾聽
聽見自己微微哭泣的聲音
一片樹葉提早轉黃的聲音(楊牧〈夭〉)


請閱讀上列詩作,分項回答以下問題。
問題(一):詩中有聲音的傾聽,有視覺的張望,也有快樂與哭泣。作者描寫春天的美麗新世界,但詩題為何命名為〈夭〉?請從詩句中的感官知覺與情感轉變加以說明。文長限一百二十字以內(至多六行)。(占七分)

問題(二):普魯斯特(Proust, M.)在《追憶逝水年華》中說:「一小時不僅僅是一個小時,它是一只充滿香氣、聲響、念頭和氛圍的花缽」,說明時間的認知與感官知覺及感受有關。楊牧的〈夭〉透過感官描寫,傳達季節的感知,請以「季節的感思」為題,寫一篇文章,描寫你對季節的感知經驗,並抒發心中的感受與領會。(占十八分)

這一題寫不好的病灶在哪裡?

這一題關於楊牧〈夭〉詩題的判讀以及「季節的感思」,是應考考生深沉的痛,除了金字塔頂端極少數的學生能寫得好以外,多數考生都在B和C的中下等第之間,這一大題讓考生受到極大的震撼。臨場應考,寫不好、拿不到好成績的病灶在哪裡?

問題(一)解析 ——

1. 看錯題目
緊張的考生把詩題〈夭〉,看成〈天〉,不想寫不好也難。
2. 字數失控
疏忽了一百二十字的字數限制,過多過少都會扣分;導致文字的密度欠佳,過於鬆散。
3. 素養不足
多數考生對新詩的學習,長久以來一直都是恐懼的,當看到第一小題「詩題為何命名為〈夭〉?」新詩的素養不足,考生往往就不知所措了。面對陌生的新詩材料,無法有效進行閱讀理解進而判讀,所以一開始就籠罩在悲慘的陰霾中。
4. 自信不夠
考生普遍存有「標準答案」的陰影,這種不能充分理解又想要精確答案的矛盾,成為作答慌亂,自信心不足,下筆沒有方向,偏題、離題的主因。
5. 未諳問題
沒有把握本題「感官知覺與情感轉變」的寫作暗示,闡釋關鍵意涵。

問題(二)解析 ——

1. 沒有充分閱讀理解全詩
讀不懂〈夭〉這首詩的意思,無法精準判讀詩眼、理解詩意、體會詩境、掌握詩情,最後大多在模稜兩可中進行寫作。
2. 審題精準度不足又不全
對於問題的文字敘述——「楊牧的〈夭〉透過感官描寫,傳達季節的感知」 這個鮮明的提示,沒有精準捕捉,所以面對寫作題目「季節的感思」時,往往忽略了詩人謀篇上「由景入情」、「無知到有知」的巧妙安排與連結。至於「對季節的感知經驗,並抒發心中的感受與領會」的感知到感受,就不容易處理得宜,尤其是對季節的感知經驗,更不會運用摹寫的寫作技巧。
3. 未掌握詩旨的巧思安排
忽略詩人透過「傾聽」,來看「美麗新世界」只是個襯托;重點在凸顯自己內心的哭泣與哀愁。
4. 未深悟「提早轉黃」的詩眼
未能深悟並敏銳思索「一片樹葉提早轉黃的聲音」的深沉意象。
5. 立意取材布局未能聚焦
以四季作為「季節的感思」範疇固無不可,但是不容易聚焦,導致泛泛而談,文情就顯得鬆散,容易貧弱乏力。
6. 忽略了題目的其他提示
沒有揣摩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中的一段提示。

林明進老師(圖/天下文化提供)林明進老師(圖/天下文化提供)


●國寫這樣寫

問題(一)解析 ——

1. 馬上審題
(1) 第一題問的是:「詩題為何命名為〈夭〉?」考生必須貼著這一句,聚焦答題。
(2) 「夭」簡單的說就是「夭折」。報上說有粗心的考生看成「天」,真的是 「我的天啊!」
(3) 原命題有針對性的提醒:
I. 「作者描寫春天的美麗新世界,但詩題為何命名為〈夭〉?」這是提示考生可以從詩中「新生」與「夭折」的對比表現來思考。
II. 「請從詩句中的感官知覺與情感轉變加以說明」,考生必須扣緊「感官知覺」與「情感轉變」的聯繫,這是提示可以從感官與情意的表裡關係來思索。

2. 馬上立意構思
(1) 「夭」,就是夭折,短命早死。這是詩人創作詩旨。
(2) 從句法分析:「小魚澼濺」、「河面春光」、「風吹新柳」、「野草莓翻越」、「蜥蜴驚蟄」等具象描寫,是為了對比「一片樹葉提早轉黃」。
(3) 從感官與情意的表裡關係解讀:「感官的知覺」──透過聽覺、視覺、觸覺等感受春天新生美麗的意象;「情感的轉變」──烘托乍見一片早夭的樹葉提早轉黃,情感陡然一落,勾起內心深處無限的哀愁。

3. 馬上選材
(1) 以第二人稱的「你」作為傾聽的基礎,這個你可以是詩人楊牧,也可以是讀者,更可以涵蓋關注與領會大自然生命變化所有人。
(2) 透過春聲、春光、春色、春味、春知等一片生意的歡喜,寫魚之樂、光之暖、柳之新、莓之野、蜥蜴之樂……傾聽大自然一切美的饗宴之餘,乍見也乍聽一片樹葉提早轉黃的哀泣聲,於是「你」聽見自己內心深處微微哭泣的聲音,也聽見大自然另一面的悲歌,悲情油然而生。

4. 馬上寫作

【參考寫作】
詩人以生機蓬勃的春景,烘托一片樹葉不幸早凋。詩以聽覺、視覺、觸覺等感官,摹寫大自然欣欣向榮的生命喜樂。然而萬物「無知」,只知樂生,不解悲死;「有知」的詩人,情緒急轉直下,內心哭泣。由樂轉悲,以樹葉的早夭,勾勒心境的悲涼,因此命名為「夭」。

問題(二)解析 ——

1. 馬上審題
(1) 〈夭〉這一首詩共有九行,其中以七行來寫大地的新生,以「聲音」的捕捉作為詩境的節奏,「傾聽」順理成章成為詩人發現的線索。
(2) 詩中有聲音的傾聽、有視覺的張望、有觸覺的悸動、有味覺的想像、也有動物的甦醒,然後歸納出「看美麗新世界野煙靄靄,在無知裡成型。」詩進行到這裡並沒有結束,作者透過感官經驗的感受,敏銳地感受到生機的春召;這五組不同意象的經營,具體而出色地發揮譬喻的效果。
(3) 就審題而言,最驚悚也是最精采之處,是詩人以強烈的反差,對比出生命的早夭,將這首詩的哀愁驟然推向最高點。作者以春的「新生」與「早夭」作對照,傳達季節的感思,鮮明的發抒內心的哀傷作結。

2. 馬上立意構思
(1) 感官描寫,個人感知:
引導文字中這樣提示:「楊牧的〈夭〉透過感官描寫,傳達季節的感知。」要求考生以「季節的感思」為題,寫一篇文章,描寫對季節的感知經驗,並抒發心中的感受與領會。「感知」是感覺和知覺的總稱,有具體的感知力,就會有感受力。
(2) 以傾聽貫穿各種感知:
考生可以從「你在傾聽」來解讀詩人的心,傾聽小魚澼濺的魚鬧聲(聽覺)、傾聽春陽的光鮮(視覺)、傾聽風吹兩岸的新柳(觸覺)、傾聽野草莓翻越的青澀、傾聽蜥蜴的驚喜,大量運用移覺摹寫的手法,以「傾聽」的聽覺來貫串其他感官知覺。
(3) 以「美麗新世界」映襯哭泣:
這些美麗新世界的景象,一切是那麼自然而然,目的在反襯末節的「你在傾聽/聽見自己微微哭泣的聲音」。
(4) 以早夭的樹葉,勾勒心境的悲涼:
「一片樹葉提早轉黃的聲音」,可以看成是譬喻,這是從「快樂」到「哭泣」,從春天的「美麗」到春天的「早夭」,從萬物的「無知」到詩人的「有知」,從外在感官知覺到內在情感的轉變,也就是感知到感受的過程,主要在抒寫詩人內在壓抑的苦悶與哀愁。
(5) 換個角度思考:
詩人可能先目睹「一片樹葉提早轉黃」,新春伊始,乍見早夭的一片樹葉,現實人生一直難以排遣的情感世界,隱隱迸發而跌入哀傷之中,眼見這提早凋零的枯葉,詩人傾聽到自己微微哭泣的聲音。此時,面對大地無知(不知不覺)新生崢嶸的春景,自己情感的有知,頓時悸動不已。詩人以摹寫起筆,由景到情的轉變,陷入難以壓抑的哀傷,無非是內心世界的自我衝突,正是自己與內心的深沉對話。這種文學表現的手法十分鮮明,可以做為文章立意仿作的基準。
(6) 借題發揮:
問題(二)有一段引導文字:普魯斯特(Proust, M.)在《追憶逝水年華》中說:「一小時不僅僅是一個小時,它是一只充滿香氣、聲響、念頭和氛圍的花缽」,說明時間的認知與感官知覺及感受有關。這個部分考生也可以拿來做為立意構思的參考。

3. 馬上選材
(1) 〈夭〉這首詩,作者真正想表現的部分集中在情感的發抒。
(2) 「你在傾聽/聽見自己微微哭泣的聲音/一片樹葉提早轉黃的聲音」,詩人筆下的「你」,可能是詩人自己的化身,可以從個人情感的淒苦著手,為自己訴悲。
(3) 詩人筆下的「你」,也可以從宏觀面大氣象、大格局寫去,當作吟詠大自然早衰的慘怛,以蕭颯的筆調,為天地唱一曲悲涼的哀歌。
(4) 建議考生在進行寫作時,最好改成第一人稱「我」的描述兼抒懷手法,用字遣詞之間,比較不會造成矛盾或形成衝突的疑慮。
(5) 就貼近命題的目標而言,這一首詩的寫作手法(感官摹寫)與表現情感方式(映襯),值得考生揣摩。在很短的時間內,考生如何寫就一篇文情並茂的好文,才是王道。
(6) 這一篇以景入情,如何從時令與季節的感知經驗,融入個人生命情感的感受,是最理想的表現方式。
(7) 開頭說理、結尾也說理,遙相呼應作結的手法,相信在閱卷者眼中並不討喜。

4. 馬上布局
(1) 第一段:選擇一個最有感覺、最有把握的「季節」,細緻描寫起筆。
(2) 第二段:描寫這個季節的感知經驗:
I. 建議可以從嗅覺、聽覺、視覺、觸覺的摹寫手法進行描述,例如:夏天的滂沱大雨,傾注在躁熱的大地,有一種逼人的土腥味……
II. 可以參考楊牧〈夭〉描寫春天的手法,透過景境的強烈反差,來寄寓心境上的感傷。
(3) 第三段:這個季節的感知經驗,讓你產生何種感受?
I. 喜、怒、哀、樂的感受,最好任選其一,心境悲喜的處理,可以和第一段的描寫相互呼應。
II. 表達感受的情緒,也可以和第一段描寫的景境相反(模仿楊牧〈夭〉的反襯手法)。
(4) 第四段:以這個季節的感知,適度而巧妙的在自己心境上做合理的投射作結。

5. 馬上寫作

【參考寫作】

〈季節的感思〉 建國中學 張宏遠

  戴著深藍色的棉口罩,呵出的溫暖無從宣洩,只得向上竄升,霧了眼前的世界。我拿下眼鏡,以袖角揩擦,只剩一片朦朧。地上遺留的水漬,濺濕了在校園漫步的襪,起落間,稍稍找回腳底的知覺。寒氣刺痛了我的鼻腔,大吸一口,什麼味兒也沒有,就只有沁膚的嗆寒。

  沙沙沙,腳步驚動了一群落葉,赫然發現腳下一片橘紅。巴掌大的厚實葉片邊緣呈波浪狀,烈焰般地紅向內漸層,焦蝕著葉中央殘留的褐線。我抬頭仰望,是一棵光禿禿的樹,裸露出平時被葉羽包覆的枝條,一環一環的樹皮清晰可見。一陣刺骨的寒風吹過,樹隨之左右搖動,毫無聲響,我將羽絨大衣的帽子戴上,不禁打了個冷顫。

  再定神一瞧,在白灰色的細長枝條間,我驚訝的發現一抹鮮綠,襯著藍天,在搖動中時隱時現。現在絕不是生命萌發的春,欣欣向榮的夏,風韻猶存的秋。它也不是戀著生命,枯死枝頭不放的殘葉,它就是個新生,在這看似逃不出的循環,瀟灑地在朔風中搖擺。

  刺眼的陽光再度朦朧了我的眼,我彷彿看見一枝巨掌堅挺地攫住了藍天,手中的綠寶石在陽光的照耀下,散發著神祕的光輝。我伸出手,同樣向著藍天,握了握,發出喀啦喀啦的聲音,傳來一陣酸爽,手心漸漸暖了起來。

(本文摘自天下文化《國寫笨作文:學測實戰篇》)




 林明進

  寄生講臺四十年的老教書匠,別號「建中一叟」、「笨作文先生」。
  2018年甫自建中國文教師一職退而不休,仍心繫學生與寫作教育。
  全台高中職、中小學各級教師寫作演講每年達百場,是眾多國文老師心中的國文老師。



 延伸閱讀 
1.【閱讀素養力倍增】蔡淇華國寫實戰示範:善用「賦比興」類比,仿寫洪素麗〈瓷碗〉
2.【閱讀素養力倍增】學測國寫一分鐘20字好逼人?蔡淇華寫作課教你運用4S心法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如何安然與「家中幼獸」渡過居家學習的非常時期?

疫情升溫,突如其然與孩子居家學習的日常,是否令你一時之間不知所措?以下提供一些如何在家自主學習、提升學習樂趣與效率的建議。(緩解焦慮有效!)

208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