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博客來選書

你的專業不是你的專業--讀八月選書《專業之死》

  • 字級

專業之死:為何反知識會成為社會主流,我們又該如何應對由此而生的危機?

專業之死:為何反知識會成為社會主流,我們又該如何應對由此而生的危機?

其實在現今社會氛圍中出版這本書,有點令人不安,因為就像作者說的,「尊重專業」這個論調實在太容易被扣上所謂「菁英主義」的帽子了。但當然這本書並非要將專家送上神壇,而是希望透過爬梳「專業之死」的成因,讓我們重新審視專家與公民之間的關係,進而找到線索,得以解決當今兩者分道揚鑣可能造成的危機。

所謂的「專業之死」,指的是素人不只不相信專業,甚至反唇相譏,而且不願意學習的社會現象。「反智像一道綿延不絕的線,蜿蜒貫穿著我們生活中的政治與文化面,至於滋養著這條線的謬誤觀念則是:民主就等於『我再無知,也可以跟博學的你平起平坐』。」全書開篇所引用艾西莫夫(Issac Asimov)的這段話,點出了目前社會上專家與公民間齟齬病癥的根本起因。但所謂的專業之死,其成分不只是無知當道,背後更重要的元素是「拒絕學習」。作者接著從人性、教育、網路、媒體四個角度切入,試圖描繪當今美國社會的這種知識亂象是如何產生,這個亂象最終又會如何影響民主社會的安定與未來。

書中不少段落可以看出作者的苦口婆心,甚至有些恨鐵不成鋼的心意,以至於有些激動,但作者的許多觀察,可說是相當冷冽精闢。例如,談到電視媒體,他說:「太多人在打開電視新聞的同時,內心就已經懷抱著定見了,他們開電視並不是要擷取新知,而是想在同溫層裡獲得確認,而一旦接觸到自己不認同的資訊,他們就會跑回習慣的頻道取暖,因為他們會覺得舉凡自己聽來刺耳的發言,不是愚見就是謊言。……觀眾的這種心態,加上為了這種心態服務的媒體市場,聯手在素人心中創造出了一種綜合了莫名自信與深沉世故的奇妙態度。一旦養成這種態度,專家如何想要教育自己的公民同胞,也只能束手無策。」

在談到美國的「學院」轉型為「大學」的風潮(各位是否覺得似曾相似?),他說:「這些小學校會搖身一變成為大學,一個理由就是想吸引那些希望錢能花在刀口上的學子。畢竟付了錢,學生會希望自己買到的是拿得出手的學歷,畢竟校名說出來是區域級或全國性的『大學』,總是比只是間地區性的學院好聽。……上述種種作法,其實都已經瀕臨學術倫理的底線了。在大學裡亂開一些連學士程度都可能達不到的碩博士班,就是同時在欺騙研究生跟大學生。小型大學根本就沒有這樣的資源去做這樣的事情,這叫小孩開大車。」

書中不乏這類直言不諱、刀刀見骨的段落,讀者不必完全同意他的說法,但你確實可從這本書中找到許多當代社會的關鍵問題,但這些問題就像在房間裡的大象,大家都看見了,但卻沒人提起。

作者在書末對於專業之死的未來並不能說是太樂觀。他寫道:「只要人還願意學習,那大部分的無知病因都有藥醫。但遇到傲慢、自戀與憤世嫉俗的合體,這種無知就會變得無敵。可怕的是這件『三位一體』的厚甲,如今正在眾多美國人的身上,他們要防的就是專家所說的任何一句話。」他所直言批判的是美國,但我們將這段話中的「美國」替換為「台灣」,似乎也並不違和。

但他也不完全悲觀,他發現,專家似乎已經開始反擊,冒著被扣上「菁英主義」帽子的風險,起身對抗無知的大眾。而在台灣,我想近年在網路上有許多針對專業的討論,也有人挺身而出為沉默的專家發聲,也可從中看出專家有一線生機的可能。「專家與公民關係的瓦解,就等同於民主制度的失能。」素人需要專家,專家也需要素人,當雙方可以相互溝通理解,我們才可能擁有一個真正健康的民主社會,而這都需要我們每個人從自己做起,認清自己的侷限,有些事,就讓專業的來吧。


謝至平
臉譜出版主編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戰爭如何摧毀靈魂?以色列作家用筆細細描繪

以巴衝突持續僵持,死亡人數節節攀升,透過作家們親眼所見所想寫下的以巴衝突故事,幫助我們理解更多戰爭可著眼的面向。

64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