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春節團拜時表示:「各族人民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聞雞起舞,登高望遠,擼起袖子加油幹……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進發。」
「中國夢」是習近平上台後在公開場合再三強調的大政方針,但,當地方政府想拆房子就拆,居民除了抗議也束手無策,如果國家可以任意拆人民的房子,那麼共產黨還會保護人民嗎?「中國夢」對中國人民具有什麼意義?它究竟代表誰的夢想?是人民還是黨國?史明智(Rob Schmitz)所著的《長樂路》,就是透過中國平民百姓的聲音,來探索國家標榜的「中國夢」意義何在。
《長樂路》可當作十年來,西方書寫中國的一部分,以個人的成長、奮鬥歷程,來呈現人民在時代變遷和國家體制之中,他們的夢想在體制中不斷受挫、妥協,卻必須咬牙撐下去的無奈。例如書中的陳凱,八○後,靠銷售手風琴賺到第一筆創業金,和友人在長樂路開一家小店;他是中國未來的象徵,有文化但憤怒的年輕人,他的夢想失落於大城市與鄉村之間。另位書中人物傅大嬸,五○後,是資本主義擁護者,不斷找尋快速致富的方法;她是失落的一代,一生過著挫折又貧窮,對現在中國社會不平等,表現出憤世嫉俗。
《長樂路》記錄的不只是上海一條馬路上的故事,而是當今中國社會的故事,但這些人這些事,又與台灣人何干?我們在乎習近平的「中國夢」嗎?其實,我們常常會發現,自己和他人聊天、傾聽他們的故事時,那些故事都有一種普世性,《長樂路》述說的就是這種關於生命、人性的普世性,有貪嗔痴,有慈悲喜,這些都不僅僅發生在中國,而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張啟淵
時報文化出版公司編輯
外人視角下的中國觀察: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