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厚心得
當我們揮手說再見,原來疼痛的,不是因為分開,而是就此與青春無關。
作者:瑪塞林 / 2015-02-03 瀏覽次數(6530)
村上談初戀,像龍捲風,那是山雨欲來的狂暴、憤怒,致死率雖然不高,但你我終究只是凡人,沒有預知形成風切氣流的本事,只能任氣旋肆意登門,搶不下主導權,也無力設下不可攻破的結界,終讓感情隨塵土風暴蔓延,所到之處沒有平靜可言。
當他觸摸伊蓮娜的手,他知道就是她。他知道。
伊蓮娜。
碎裂。
好像某個東西出錯,她整個人被分解成光束,送到星鑑企業號。
如果你想知道這是什麼感受,那就像整個人融化了,只是激烈的多。
這是蘭波.羅威《這不是告別》筆下的伊蓮娜與帕克,也是戀人才明白的暗號。這是帕克初次了解,和某個人交談撞擊出的節拍竟能比他那珍藏一整櫃心愛樂團卡帶唱出的旋律還甜蜜;這是伊蓮娜第一次感受,原來神還未遺棄她,雖然迷上一個人的微笑會致命,但或許被微笑殺死也是種稱頭的死法。
帕克的臉蛋漂亮的要命,身上流著的韓裔血統卻讓他無法取得更多優勢,在學校得靠校花前女友餘情未了的看照才能免去受些不必要的傷。伊蓮娜呢?一頭亂糟糟的紅髮,還有著一付不合時宜過大號的身體。私生活簡直爛爆,跟著一直選到壞男人的母親和那群同樣悲慘的弟妹依附在繼父陰影下,過著比淪落在街上還要像鼠輩般膽顫心驚的家庭生活。
亞裔黑髮帥哥擦身大號紅髮胖妹,兩個在不同層面上都屬於美國校園主流階層弱勢的16歲少年,別人眼中的怪胎對怪胎,在校車上,只需對上一眼,幾乎立刻認出對方也擁有與自己相同的靈魂,像在千年輪迴後終於找到自己轉世般的明確。這註定是場天崩地裂的碎裂,與年紀、種族、性別,甚至身高體重皆無關,那已超越了喜歡,更像是需要。那是原始的慾望,像獸一般嗜血的氣味,只和愛有關。
當伊蓮娜因為發現帕克曾跟校花交往而受挫賭氣時,帕克安慰說:「在妳之前的都不算,我也無法想像以後會有。」那像《惡女心計》中Serena對丈夫說的:「我們的愛始於我們相識的那一天,之前的一切都不存在。」這種承諾太輕率,在愛情裡卻永不退流行。身為旁觀者難免捏出冷汗,承諾是種魔咒,越想得就越不可得。初戀能記得多久?在那之後的無數次戀愛都可能成為那一時嘴快承諾下的詛咒。我們無意識的把第一個人鎖入心中,或許不是因為多特別、多美好,而是人的忘性總擋不住感官,那個連風吹來都能發笑的時刻,足夠記到世界末日。
《這不是告別》跟一般的青春YA戀愛小說不一樣,蘭波.羅威靠著史岱斯曼老師的一堂課藉機向讀者告白。史岱斯曼在課堂上評論《羅密歐與茱麗葉》是個悲情的劇碼,伊蓮娜卻說莎士比亞顯然在嘲笑愛情,因為如果莎士比亞真的希望讀者相信羅密歐與茱麗葉深愛彼此,就不會在第一幕指出羅密歐當時正迷戀羅莎琳,因為當時他們對彼此根本一無所知。與莎翁名劇相比,《這不是告別》的伊蓮娜與帕克則恰恰對彼此了解太多。
每個人的初戀都不一樣,但知道自己喜歡一個人的感覺卻是一樣的。我們從作家的文字中理解戀愛,從每一行故事的座標定位自己的情感,我們可能沒有伊蓮娜與帕克那樣的慘淡年少,但青春是有的,初戀也是真的。抽掉兩個主角各自的生活爛攤子,他們還有共同的語言,那是音樂、那是漫畫、那是理解、那是心靈相通,那是把人拋到無人島也能互相取暖的生存因素。
相愛需要勇氣,成長也要,伊蓮娜與帕克終歸需要靠著受傷來逃脫出那包覆在身上名為青春的殼,當我們揮手說再見,原來疼痛的,不是因為分開,而是就此與自己的青春無關。當你忘記心動的感覺,書末最後那三個字或許能給你答案。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