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厚心得
2009十二月外文館文學小說選書:關於故事能如何撼動人心的恐怖力量,這些愛倫坡的後裔們最清楚:《Poe's Children: The New Horror》
作者:埃內斯特 / 2009-12-01 瀏覽次數(7372)
倒臥在巴爾的摩街頭、穿戴著別人服裝的愛倫坡,送醫後仍然不治。關於被發現前後的詳細經過,已經無法完全被證實與釐清。不過這位創作者的影響力,卻在他1849年謎樣的死亡之後,持續上揚加溫,直到現在。
一般都將愛倫坡的〈The Murders in the Rue Morgue〉(莫格街兇殺案)視為推理小說的先河,柯南道爾對此的意見是:「在愛倫坡為偵探故事注入生命之前,偵探故事何在?」。這種動員作者與讀者心智,投注在解開死亡背後的動機與方法,從愛倫坡開始,也就為此注入了一種驚悚的迷霧伴隨邏輯的運作這種雙重樂趣。麥可康納利用了一組隱喻來表明這些:「他走過一片原始的草地,未折斷過一根草。今天那條道路已有無數人走過,甚至形成深凹的溝槽,橫越全世界的想像領域。」
也有些文學評論者或者文學史家,認為愛倫坡是科幻小說的共同催生者之一,他的幾個短篇故事,相當接近嚴格定義的科幻作品。在1926年,第一本科幻小說刊物〈Amazing Stories〉創刊時,創發這本雜誌的Hugo Gernsback為這個還很年輕的文類,舉了三個作者的作品為例,之中除了Jules Verne(凡爾納)、H.G. Wells (威爾斯)之外,另一個作者就是愛倫坡。
科幻與推理,對於讀者或者寫作者來說,其實未必是那麼相近的文類。喜歡推裡小說的讀者,往往未必愛讀科幻小說,能寫作科幻小說的作者,也未必常常和推理小說的作者重疊。愛倫坡為什麼能同時處在兩個文類的起點呢?
動腦推理的讀者,可能會先想到文類草創時期總是野放,定義並不那麼精確。但邏輯上來推理,愛倫坡總還有另外的充要條件,否則同代的文人,甚至寫作大師所在多有,但愛倫坡只有一個。
所以我們有線索更靠近這些故事發生的核心,這可能來自兩點:一是康納利的隱喻裡提到的,那種橫越世界的想像力;另外一點,讓愛倫坡給出提示:「所有超乎常理的事物,都必須有合乎科學的解釋。」
從這裡我們可以換個角度,另外再為此加上一些愛倫坡式的色彩,關於愛倫坡式的「恐怖」:專注於超乎常理的事物,並從中感覺出一些美來,比如謎團,比如黑夜,比如死亡;尋求合乎科學的解釋,去突顯出這「恐怖」並非外在事物哪裡超常,只是在找到解釋前的那段,都只是一種來自人心感受的妄念與力量。
從此,說故事的人知道故事的某種祕密力量,聽故事的人也就逐漸三五成群,各自匯聚。
恐怖小說也好,推理小說也罷,沒有直系子嗣的愛倫坡,從此在文學系譜上就開枝散葉了。這本書不是市面上常見的愛倫坡作品選輯,而是這個文學大家庭裡,來自24位當代小說家的各自作品。他們以愛倫坡之名收錄排列在這部小說裡,讓這些本就好看至極的故事,有了不同面相的強調。你會認得之中幾個作者名字,比如史蒂芬金、尼爾蓋曼,前者以〈變形子彈之歌〉(原作收錄在《故事販賣機》之中),收錄本書,關於一個寫作者的偏執與煎熬能被放大到幾乎駭人的程度。後者作品則收錄了〈十月當主席〉(原作收錄在《魔是魔法的魔》之中),一則彷彿處於幻想中,逐漸解開週邊迷霧,卻又停在異常與殘酷之處,就像日常如此的故事。
從這本書中,當然也能認識許多你尚未認識,但一定會喜歡的作者作品,喜歡聽完故事之後,仍有種恐怖硬核留在心底,等獨處或黑夜時發作的讀者,會喜歡Brian Evenson的〈Body〉與Dan Chaon的〈The Bees〉。若你是這樣的讀者:喜歡小說敘事裡,那種真實與魔幻交界的神秘氛圍,不要錯過Tia V. Travis的 〈The Kiss〉,與 Thomas Tessier的作品〈In Praise of Folly〉。
故事之王也好,類型大家也罷,也許你還知道這位作家們的作家愛倫坡,也被公認為是第一個「全職寫作者」,第一個所謂的作家,靠故事餬口的人。對照他的潦倒,這些當代小說家後裔們排列在這裡,或者還給我們某種帶著幽默感成份的致意味道。但也許對於讀者如你我來說,若對於愛倫坡是怎麼重新解放「故事」搖晃人心的力量於小說書寫之中,有著些許感念,那麼最好的方式,就不如空出雙手,進入這些愛倫坡的後裔小說家們所編織的一個又一個故事,完全享受,再次震懾於故事操縱人心的力量,那背後依舊有著愛倫坡的背影,依舊徘徊。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