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厚心得
因為了解,最終才能給予同理心的溫柔……
作者:莽斯特 / 2008-04-23 瀏覽次數(2292)
──〈樹:一棵花旗松的故事.導讀〉
《神聖的平衡》作者鈴木大衛是一位動物學家、環保主義者,在他的小屋前有一條蜿蜒至海邊的小徑,在小徑土壤結束、沙灘開始之處,坡度很陡,而在此土壤邊緣,矗立著一株周長五公尺、高達五十多公尺的花旗松,這株花旗松枝幹奇特的角度,讓鈴木大衛忽然意識到,這是此株花旗松數百年來適應環境變化而發展成的生命形態。這棵樹,是一樁無言的歷史證據。
於是,鈴木大衛嘗試以這株花旗松的身世追尋過往的自然環境史。大約在阿茲特克帝國正在建設首都特諾奇提特蘭時,這顆花旗松種子就浸在陽光裡,旁邊還有些掉落的石頭和岩屑。《樹:一棵花旗松的故事》從追蹤花旗松的生命故事而來,但事實上,所有的樹都一樣證明了演化的奧妙與生命適應挑戰、永續長存的能力。
樹是獨立生物,也是一種社群生物,有時候它們以一大群的方式一起生長,好像是為了舒適或保護,更是為了生存與整體利益而運作。而缺乏氮,則是限制樹木成長的主要因素,氮在空氣中相當豐富,但由於空氣中的氮不是活性很高的元素,因此要轉變為氮氧化合物才能被生物吸收或利用。土壤中的含氮量本來就少,而長期缺氮將會造成樹木的死亡,作者大衛鈴木訴說的花旗松,經過漫長歲月,終於漸漸走向死亡的命運。花旗松雖然即將死亡,卻把自身剩下的武器蒐集下來,透過樹根傳給鄰樹,送給社群,使未來的基因能有所改善。
樹木即使死亡,生命也不會馬上結束,縱然已經停止所有的新陳代謝活動,它仍以枯木之姿提供許多動物作為棲身之所,於是當人類砍伐林木時,不但立刻中止樹木的生命,更是掠奪了與樹木共生的自然生態。我們日夜吸入氧氣、排出二氧化碳,而樹木則從大氣中吸收溫室氣體,並置換成復育生命的氧氣。人類也需要與環境共生,但我們卻經常有意無意地成為戕害環境的最大禍首。
莽斯特相信絕大多數的人並不是刻意加速環境的惡化,而是不夠了解自己每個不經意的小動作背後將會有不斷發酵的影響。因此,莽斯特很喜歡自然寫作者吳明益在本書導讀所提到的「在這樣的時代裡,我們太需要人以外的故事。」是的,我們太需要了解人以外的故事,最終才能給予同理心的溫柔。
回文章列表